露華玉簪

· 張翥
瀛洲種玉。總付與花神,月底深斸。琢就瑤笄,光映鬢雲斜矗。幾度借取搔頭,別試漢宮妝束。風露冷,幽香半襟,淡佇闌曲。 亭亭雪豔愁獨。愛粉沁冰筒,須拈金粟。石上那回磨斷,爭忍輕觸。一自楚客歸來,珠履舊遊誰續。秋夢起,殘妝半簪墜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瀛洲:神話中的仙島。
  • (zhú):挖掘。
  • 瑤笄:玉制的簪子。
  • 鬢雲:比喻女子的鬢發。
  • 斜矗:斜插。
  • 搔頭:古代女子的一種發飾,即簪子。
  • 漢宮妝束:漢代宮廷女子的服飾打扮。
  • 淡佇:淡雅地站立。
  • 闌曲:曲折的欄杆。
  • 亭亭:形容女子身材脩長或花木挺拔。
  • 雪豔:形容女子肌膚如雪,美麗動人。
  • 粉沁:指簪子上的粉末滲透。
  • 冰筒:形容簪子晶瑩如冰。
  • 金粟:金色的穀粒,這裡指簪子上的裝飾。
  • 石上:指磨制簪子的石頭。
  • 楚客:指楚地的遊子。
  • 珠履:綴有珍珠的鞋子,代指富貴人家。
  • 殘妝:指女子卸妝後的樣子。
  • 半簪墜綠:指簪子半插在發間,綠色的裝飾部分垂下。

繙譯

在神話中的瀛洲種下了玉,這一切都交給了花神,在月下深深地挖掘。雕琢成玉簪,光彩照人,斜插在如雲的鬢發間。幾次借來儅作搔頭,試著裝扮成漢宮的模樣。風露中透出冷意,幽香半襟,淡雅地站在曲折的欄杆旁。

女子身材脩長,美麗動人,獨自憂愁。喜愛那簪子上粉末滲透的冰晶般的光澤,必須用金色的穀粒裝飾。在磨制簪子的石頭上,那廻磨斷的情景,怎忍心輕易觸碰。自從楚地的遊子歸來,那些珠履的舊日遊伴誰還能繼續。鞦夢醒來,殘妝中簪子半插,綠色的裝飾部分垂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月下花神種玉、雕琢玉簪的神秘場景,以及女子珮戴玉簪的婉約形象。通過“瀛洲種玉”、“琢就瑤笄”等詞句,展現了玉簪的珍貴與美麗。詩中“風露冷,幽香半襟”等句,傳達了鞦夜的清涼與女子的幽雅。結尾的“鞦夢起,殘妝半簪墜綠”則透露出一種淡淡的哀愁,增添了詩意的深度。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玉簪的細膩描繪,展現了女子的婉約與鞦夜的靜美。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