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 江上送客

· 張翥
芳草平沙,斜陽遠樹。無情桃葉江頭渡。醉來扶上木蘭舟,將愁不去將人去。 薄劣東風,夭邪落絮。明朝重覓吹笙路。碧雲紅雨小樓空,春光已到銷魂處。
拼音

所属合集

#踏莎行

注釋

平沙:曠野。 將:送。

這是一首暮春送別詞。上片寫江頭送別情景。扶醉登舟,人去之後,只有“愁”留了下來。下片寫別後情景。落花飛絮,東風薄劣。春光將盡,人去樓空。全詞悽婉纏綿,餘意不盡。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踏莎行:詞牌名,又名「踏雪行」「踏雲行」「柳長春」等。
  • 張翥:元代詩人,字仲舉,號蛻庵。
  • 芳草平沙:芳草,香草;平沙,平坦的沙地。
  • 桃葉江頭渡:桃葉渡,古渡口名,在今江蘇省南京市秦淮河畔,相傳因晉王獻之在此送其愛妾桃葉而得名。
  • 木蘭舟:用木蘭樹造的船,後常用爲船的美稱。
  • 將愁不去將人去:將,帶、領;愁,憂愁;人,指離別的人。
  • 薄劣東風:薄劣,形容東風微弱無力。
  • 夭邪落絮:夭邪,形容柳絮飄舞的樣子;落絮,飄落的柳絮。
  • 吹笙路:指與情人相會的地方。
  • 碧雲紅雨:碧雲,青雲;紅雨,落花。
  • 銷魂處:銷魂,形容極度的悲傷或快樂。

翻譯

芳草鋪滿平坦的沙地,斜陽映照着遠方的樹木。桃葉渡口顯得如此無情。醉意朦朧中被人扶上木蘭舟,帶走的不是憂愁而是離別的人。

微弱的東風無力地吹着,柳絮飄舞得妖嬈。明天還要重新尋找那條吹笙相會的路。小樓空空,碧雲和落花點綴其間,春光已到了令人極度悲傷的地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江上送別的情景,通過「芳草平沙」「斜陽遠樹」等意象,營造出悽美的離別氛圍。詞中「無情桃葉江頭渡」一句,借用桃葉渡的典故,表達了離別的無奈與痛苦。「將愁不去將人去」巧妙運用對比,突出了離別的主題。後文通過對東風、落絮的描寫,以及對未來尋找相會之路的期待,進一步抒發了離別後的孤寂與思念。整首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優美,展現了元代詞人張翥的高超藝術成就。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