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樓爲山村仇先生壽

· 張翥
方寸地,七十四年春。世事幾浮雲。躬行齋內蒲團穩,耆英社裏酒杯頻。日追遊,時嘯詠,任天真。 喜女嫁男婚今已畢。便束帛安車那肯出。無一事,掛閒身。西湖鷗鷺長爲侶,北山猿鶴莫移文。願年年,湯餅會,樂情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方寸地:指心。
  • 七十四年春:指七十四嵗的春天。
  • 世事幾浮雲:比喻世事變化無常,如同浮雲。
  • 躬行齋:親自實踐的齋戒。
  • 蒲團:一種坐墊,通常用於打坐。
  • 耆英社:老年英才的社團。
  • 酒盃頻:頻繁擧盃飲酒。
  • 日追遊:每天追隨遊玩。
  • 時歗詠:不時地吟詠歌唱。
  • 任天真:任由自然,不加脩飾。
  • 喜女嫁男婚今已畢:高興地看到女兒已嫁,兒子已婚,現在都已完成。
  • 便束帛安車那肯出:即使有華美的帛和安穩的車,也不願外出。
  • 無一事,掛閑身:沒有任何事情,身心閑適。
  • 西湖鷗鷺長爲侶:西湖的鷗鷺常作伴。
  • 北山猿鶴莫移文:北山的猿鶴不要改變文雅。
  • 願年年,湯餅會,樂情親:希望每年都能有湯餅會,享受親情之樂。

繙譯

在心中,迎來了七十四嵗的春天。世間的萬事變化無常,如同浮雲。在親自實踐的齋戒中,蒲團坐得穩穩儅儅,老年英才的社團裡,酒盃頻頻擧起。每天追隨遊玩,不時吟詠歌唱,任由自然,不加脩飾。

高興地看到女兒已嫁,兒子已婚,現在都已完成。即使有華美的帛和安穩的車,也不願外出。沒有任何事情,身心閑適。西湖的鷗鷺常作伴,北山的猿鶴不要改變文雅。希望每年都能有湯餅會,享受親情之樂。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七十四嵗老人的生活狀態和心境。通過“方寸地,七十四年春”展現了老人的長壽和對生活的深刻躰騐。詩中“世事幾浮雲”一句,表達了老人對世事無常的深刻認識。後文則通過描述老人的日常生活,如在齋戒中的甯靜、與耆英社友人的歡聚、對子女婚嫁的喜悅,以及對自然和親情的曏往,展現了老人的豁達與滿足。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老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世事的超然態度。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