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仲德善詩酒過餘吳中尋當遊楚乘醉歌以送之
我不能學郤氏子,爲安道營剡下宅,令汝四明老狂客。
又不能學吳趨兒,爲仲若卜吳中室,令我湖山長秋色。
惟有新詩書卷頭,送汝扁舟凌七澤。楚天看盡歌歸來,少文故事亦快哉。
壁間指點舊遊處,一處同傾一百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郤氏子:指晉代郤詵,他曾爲友人安道在剡溪建造宅邸。
- 安道:晉代隱士戴逵的字,他曾在剡溪隱居。
- 剡下宅:指在剡溪(今浙江嵊州)的宅邸。
- 四明老狂客:指戴仲德,因其年老而性情狂放,四明山在今浙江寧波,可能是戴仲德的隱居地。
- 吳趨兒:指吳地的人。
- 仲若:戴仲德的字。
- 吳中室:指在吳中(今江蘇蘇州一帶)的居所。
- 扁舟凌七澤:乘小船穿越七澤,七澤泛指楚地的水域。
- 楚天:楚地的天空,泛指楚地。
- 少文故事:指古代文人墨客的遊歷故事。
翻譯
我無法像郤詵那樣,爲安道在剡溪建造宅邸,讓你這位四明山的狂放老者居住。 我也無法像吳地的人那樣,爲仲若在吳中卜居,讓我長久地欣賞湖山的秋色。 我只能用新寫的詩和書卷,送你乘小船穿越楚地的七澤。 在楚地的天空下盡情觀賞後歸來,即使是古代文人墨客的遊歷故事,也令人感到暢快。 在壁間指點舊時的遊歷之處,每一處都值得我們同飲百杯。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王世貞對友人戴仲德的送別之情。詩中,王世貞自謙無法爲友人提供實際的幫助,如建造宅邸或卜居,但他通過贈送詩書和祝福友人旅途愉快,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厚情誼。詩中運用了古代文人的典故,如郤詵爲安道建宅、吳趨兒卜居等,增添了詩的文化底蘊。結尾處的「壁間指點舊遊處,一處同傾一百杯」則展現了詩人對過去共同遊歷時光的懷念,以及對未來重逢的期待。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遊歷生活的嚮往。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程孟孺以善詩及書與餘交十五年矣今春過餘則書法益妙雲將入燕應中祕之募索一言爲贈餘久厭筆研且畏綺語虛名落 》 —— [ 明 ] 王世貞
- 《 送六君子送肖甫司馬於清洋江口 》 —— [ 明 ] 王世貞
- 《 送申比部還朝覲省侍 》 —— [ 明 ] 王世貞
- 《 省坐無賴閱雜冊花草禽鳥凡十六色各成一絕漫題其後凌霄花 》 —— [ 明 ] 王世貞
- 《 早春同於鱗公實訪謝茂秦華嚴庵 》 —— [ 明 ] 王世貞
- 《 即事偶成 》 —— [ 明 ] 王世貞
- 《 鵲橋仙 · 七夕 》 —— [ 明 ] 王世貞
- 《 月夜陸秀才之裘吳山人擴見訪分韻得看字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