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張蒙溪方伯初度

清朝嶽伯度初經,嶺海江山盡效靈。 遂有祝融開壽域,即看南鬥避文星。 弧光每向秋分見,臺色遙依紫極明。 再拜峯頭深一祝,半爲知己半蒼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清朝:指政治清明的時代。
  • 嶽伯:古代對諸侯的稱呼,這裏指地方高級官員。
  • 度初經:初次經歷。
  • 嶺海:指嶺南地區,即今廣東、廣西一帶。
  • 效靈:顯靈,指地方山川神靈的庇佑。
  • 祝融:古代神話中的火神,這裏指代南方。
  • 壽域:指長壽的境界或地區。
  • 南鬥:星宿名,古人認爲南鬥主壽。
  • 文星:文曲星,古代認爲主掌文化、學問的星辰。
  • 弧光:指星光,這裏特指南鬥星的光芒。
  • 秋分: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在每年的9月23日左右。
  • 臺色:指星辰的光輝。
  • 紫極:指北極星,古代認爲是天帝的居所。
  • 再拜:再次拜謝,表示尊敬。
  • 峯頭:山峯之巔。
  • 深一祝:深深的祝福。
  • 知己:瞭解自己的人,這裏指張蒙溪。
  • 蒼生:指百姓,人民。

翻譯

在政治清明的時代,地方高級官員初次經歷嶺南的江山,這裏的山川神靈都顯靈庇佑。 於是有了南方的火神祝融開啓了長壽的境界,隨即看到南鬥星宿爲了避開文曲星而移動。 南鬥星的光芒總是在秋分時節顯現,星辰的光輝遠遠地依附在北極星的明亮之下。 再次拜謝山峯之巔,深深地祝福,一半是爲了瞭解自己的人,一半是爲了百姓。

賞析

這首作品是明代詩人王漸逵爲祝賀張蒙溪方伯的生日而作。詩中運用了豐富的天文和神話元素,如「祝融」、「南鬥」、「文星」等,來寓意張蒙溪的高壽和文才。通過描繪嶺南山川的神靈庇佑和星辰的吉祥徵兆,表達了對張蒙溪的美好祝願和對百姓的關懷。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既展現了詩人的文學造詣,也體現了對友人的深厚情誼。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