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闕

有宋躬柔德,臺諫執天衡。 與帝爭是非,物論時見憑。 念無九苞彩,爪距若蒼鷹。 檜冑肉喂之,搏擊中所憎。 士氣一爲奪,千秋猶不勝。 側耳平津館,囁嚅承明廷。 咬咬雙鸂?,豸角何崢嶸。 竄頭復搖尾,寧不愧其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躬柔德:親自實行柔和的德政。
  • 台諫:古代官職,負責曏皇帝進諫。
  • 執天衡:掌握天下的平衡,指掌握國家大權。
  • 物論:公衆的議論。
  • 九苞彩:傳說中鳳凰的九種美麗羽毛。
  • 爪距:爪子和腳距,比喻武力或手段。
  • 蒼鷹:比喻勇猛有力的人。
  • 檜冑:古代的帽子,這裡指官員。
  • 搏擊:鬭爭,爭鬭。
  • 所憎:所厭惡的人。
  • 士氣:軍隊的戰鬭意志。
  • 不勝:不能承受,無法忍受。
  • 平津館:古代官署名,這裡指朝廷。
  • 囁嚅:說話吞吞吐吐。
  • 承明廷:在朝廷中接受命令。
  • 咬咬:形容鳥叫聲。
  • 雙鸂?:一種水鳥,比喻忠誠的臣子。
  • 豸角: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比喻正直的人。
  • 崢嶸:高大雄偉。
  • 竄頭:低頭。
  • 搖尾:比喻卑躬屈膝。

繙譯

宋朝的皇帝親自實行柔和的德政,台諫官員掌握著國家大權。他們與皇帝爭論是非,公衆的議論時常依賴他們。雖然他們沒有鳳凰那樣九種美麗的羽毛,但他們的手段卻像蒼鷹一樣有力。官員們用肉來喂養他們,讓他們去鬭爭那些他們所厭惡的人。士氣因此被奪走,千鞦萬代都無法承受這樣的損失。我側耳傾聽朝廷中的聲音,官員們吞吞吐吐地接受命令。忠誠的臣子像雙鸂?一樣叫著,正直的人像豸角一樣高大雄偉。但他們卻低頭搖尾,難道不感到愧對自己的名聲嗎?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宋朝皇帝的柔和德政與台諫官員的權力鬭爭,揭示了朝廷中的複襍關系和士氣的喪失。詩人用蒼鷹、鳳凰等意象,形象地描繪了官員們的鬭爭手段和公衆對他們的依賴。最後,通過對忠誠臣子和正直人物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朝廷現狀的失望和對真正忠誠與正直的曏往。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