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司馬平廣西寇歌

殷公文武邦之楨,不學淵源空有名。 一歲再遷中執法,兼提六管嶺南兵。 如雲鵝鸛排千艦,五色神羊映百城。 徵南將軍不穿札,渡瀘相公單白帢。 軍聲雷動細柳營,殺氣霜凋大藤峽。 任是蠻煙開羽扇,還留漢雨澆金甲。 狼兵錦韝繡蝥弧,奪得生徭換酒沽。 早知不殺稱神武,悔自跳踉作後夫。 處處春田催布穀,朝朝列肆喚提壺。 千秋獲嘉縣重睹,伏波不得驕銅柱。 灕水灘和鐃吹聲,鬱林花滿旌旗路。 遙望蒼梧雲正蒼,是公功成勒銘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殷公:指殷司馬,即殷正茂,明代官員。
  • :支柱,比喻能擔當重任的人。
  • 中執法:指中央政府的執法官員。
  • 六管:指六部,古代中央政府的六個主要部門。
  • 嶺南:指中國南方的廣大地區,包括廣東、廣西等地。
  • 鵝鸛:古代戰船的名稱。
  • 神羊:可能指旗幟上的圖案,象徵吉祥。
  • 徵南將軍:指殷正茂的軍事職務。
  • 穿札:穿甲,指戰鬥。
  • 渡瀘:渡過瀘水,古代軍事行動的象徵。
  • 白帢:白色的頭巾,表示簡樸或戰時狀態。
  • 細柳營:古代軍營的名稱,這裏指殷正茂的軍營。
  • 大藤峽:地名,可能指戰場。
  • 蠻煙:指南方的煙霧,比喻南方的戰事。
  • 羽扇:古代文官的象徵,這裏指殷正茂的智謀。
  • 漢雨:比喻漢軍的援助。
  • 金甲:金屬製成的鎧甲,指戰士。
  • 狼兵:指勇猛的士兵。
  • 錦韝:華麗的臂甲。
  • 繡蝥弧:繡有圖案的弓。
  • 生徭:指被俘的敵人。
  • 跳踉:跳躍,比喻戰鬥。
  • 後夫:後來的丈夫,這裏指後來的將領。
  • 獲嘉縣:地名,這裏指勝利的地方。
  • 伏波:指伏波將軍,古代將軍的稱號。
  • 銅柱:古代用來標記邊界的柱子。
  • 灕水:河流名,這裏指戰場附近的河流。
  • 鐃吹:古代軍樂。
  • 鬱林:地名,這裏指美麗的景色。
  • 蒼梧:地名,這裏指遙遠的地方。
  • 勒銘:刻石記功。

翻譯

殷公是文武雙全的國家棟梁,不學無術只會空有名聲。一年內兩次晉升爲中央執法官,同時掌管嶺南六部的兵力。戰船如雲,千艦排列,五色的神羊旗幟映照着百城。徵南將軍不需穿甲,渡過瀘水時只戴白色頭巾。軍隊的聲勢如雷鳴般響徹細柳營,殺氣如霜降般覆蓋大藤峽。即使是在南方的煙霧中揮動羽扇,也留下漢軍的雨露滋潤金甲。勇猛的狼兵身着錦繡臂甲,手持繡有圖案的弓,俘獲敵人後換取酒水。早知道不殺敵人可以稱爲神武,後悔自己跳躍戰鬥成爲後來的將領。到處都是春天田野催促布穀鳥的叫聲,每天早晨市場裏叫賣聲此起彼伏。千秋之後再次看到獲嘉縣的勝利,伏波將軍也不得不在銅柱前低頭。灕水的灘頭回響着軍樂聲,鬱林的花開滿了旌旗之路。遙望蒼梧,雲霧蒼蒼,那是殷公功成名就刻石記功的地方。

賞析

這首詩歌頌了殷正茂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成就,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描繪,展現了殷公在嶺南地區的軍事行動和政治管理。詩中,「鵝鸛排千艦」、「五色神羊映百城」等句,形象地描繪了殷公軍隊的威武和壯觀。同時,通過對比「徵南將軍不穿札」與「渡瀘相公單白帢」,突出了殷公的智勇雙全。詩的結尾,以「蒼梧雲正蒼」和「功成勒銘處」作結,寓意深遠,表達了殷公功績永載史冊的崇高評價。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