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十詠

虎伏猿啼接萬峯,壇經猶在講堂空。 當時正果應誰得,潭上深憐蛻骨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南華:指南華寺,位於中國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是中國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
  • 虎伏猿啼:形容山中猛獸和猿猴的叫聲,這裏用來描繪南華寺周圍的自然環境。
  • 壇經:指佛教經典,這裏特指南華寺所珍藏的佛教經文。
  • 講堂:指寺院中用於講經說法的場所。
  • 正果:佛教術語,指修行者通過修行達到的最終境界,即成佛。
  • 潭上深憐蛻骨龍:潭,指寺院附近的水潭;蛻骨龍,傳說中龍蛻變後留下的骨骼,這裏比喻高僧圓寂後的遺骨。

翻譯

山中虎伏猿啼聲連綿不絕,環繞着萬座山峯, 寺內的講堂空空如也,唯有壇經依舊留存。 當時誰能修成正果,得道成佛? 在潭邊,我深深地懷念那些圓寂高僧的遺骨,如同蛻變的龍骨。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南華寺的靜謐與莊嚴,通過「虎伏猿啼」和「壇經猶在講堂空」的對比,展現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存。詩中「正果應誰得」一句,表達了對修行者能否達到佛果的思考。結尾的「潭上深憐蛻骨龍」則寄託了對高僧遺骨的敬仰與懷念,同時也隱含了對佛教精神的傳承與尊重。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敬仰之情。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