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鬆上人
昔我遊叢林,頗與耆宿伍。
彈指百千偈,縱橫藏中語。
自謂得寶珠,有取無不與。
今來謁鬆師,一語不得吐。
乃至欲吐時,涊然汗如雨。
回首青天空,荊棘皆淨土。
持此擬叩師,恐師竟無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耆宿(qí sù):年高而有道德學問的人。
- 偈(jì):佛經中的唱頌詞。
- 藏中語:指佛經中的深奧語言。
- 寶珠:比喻珍貴的佛法智慧。
- 涊然(niǎn rán):形容汗出很多的樣子。
- 荊棘:比喻困難和障礙。
- 淨土:佛教中指清淨無染的地方。
翻譯
昔日我遊歷叢林,常與年高德劭的僧人相伴。 他們口中唸誦的佛偈成百上千,言辭深奧如藏中祕語。 我自以爲已得佛法之寶珠,無論何求皆能有所得。 然而今日來拜見鬆師,卻一句話也說不出口。 即使想要開口,卻汗如雨下。 回頭望向天空,原本的荊棘之地竟成了淨土。 我以此心意想要請教鬆師,恐怕鬆師也不會輕易答應。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佛法深奧的敬畏和對高僧的敬仰。詩中,「耆宿」、「偈」、「藏中語」等詞語描繪了僧侶的智慧與佛法的深邃,而「寶珠」則象徵着詩人自以爲已經領悟的佛法精髓。然而,面對鬆師,詩人卻感到自己無法表達,這種無法言說的感受通過「涊然汗如雨」生動地表現出來。最後,詩人對鬆師的敬仰與對佛法深奧的感慨交織在一起,表達了一種深刻的宗教體驗和內心的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