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江令靜臥棲霞山房望徐祭酒作有懷趙祭酒
夜靜絕梵唄,地幽宿嵐陰。
警鶻振棲羽,飛泉來遠音。
因探作者詠,時攪故人心。
講席鱣初俎,經壇杏欲林。
西方既中返,北面敢希欽。
幸以衰遲感,毋復望臣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梵唄:佛教徒唸誦經文的聲音。
- 嵐陰:山中的霧氣。
- 警鶻:一種猛禽,這裏指鶻鳥的叫聲。
- 棲羽:指鳥類棲息的羽毛。
- 飛泉:從高處流下的泉水。
- 講席:講學的座位。
- 鱣初俎:鱣魚初次被放在祭祀的器具上。
- 經壇:講經的地方。
- 杏欲林:杏樹成林,即將開花。
- 西方:指佛教的發源地印度。
- 北面:面向北方,表示尊敬。
- 衰遲感:因年老而感到的遲鈍和衰弱。
- 望臣深:對臣子的深厚期望。
翻譯
夜晚靜謐,聽不見佛教徒唸誦經文的聲音,身處幽靜的山中,被霧氣所包圍。鶻鳥的叫聲驚動了棲息的鳥兒,遠處流下的泉水帶來了聲音。因爲探索作者的詩作,時常攪動起對故人的思念。講學的座位上,鱣魚初次被放在祭祀的器具上,講經的地方,杏樹即將成林開花。從西方(印度)歸來後,面向北方表示尊敬,不敢有更多的期望。幸好因爲年老而感到的遲鈍和衰弱,不再對臣子有深厚的期望。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靜謐的夜晚,詩人在幽靜的山中感受到的寧靜與孤獨。通過對自然聲音的描寫,如鶻鳥的叫聲和遠處泉水的聲音,詩人表達了對故人的思念和對過去的回憶。詩中提到的「講席」和「經壇」暗示了詩人的學者身份和對學問的尊重。最後,詩人表達了對年老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淡然態度,顯示了一種超脫和釋然的心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於鱗赴浙臬邂逅吳門有贈凡四首 》 —— [ 明 ] 王世貞
- 《 途遇治河潘中丞時良南歸有贈 》 —— [ 明 ] 王世貞
- 《 閒居無事偶億古人恆語成聯者因以所感足之不論其合與否也 》 —— [ 明 ] 王世貞
- 《 送家兄君美復之江右幕職 》 —— [ 明 ] 王世貞
- 《 茅阜峯 》 —— [ 明 ] 王世貞
- 《 郡伯嘉興沈侯自署曰五湖釣叟吳人孫枝寫圖周天球篆首而世貞歌之 》 —— [ 明 ] 王世貞
- 《 即事 》 —— [ 明 ] 王世貞
- 《 黃生季文論詩有贈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