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句調子與補楚臬
天目山人戀山住,天目之神訴上帝。往者先朝時,此曹落魄不得意。
搜剔魍魎,調弄元氣。令我刺促竟歲無時寧,胡不驅之向燕京。
燕京酒價一夕增,七貴五侯倒屣迎。吹噓大路寒暑出,指顧閶闔風雲生。
故人見君面,移尊日歡宴。少年見君詩,下帷日吾伊。
忽聞除書喚,依然舊銀艾。節度唐粗官,長沙漢天外。
銀艾笑君雙鬢絲,鬢亦笑君銀艾遲。腰如杯棬項如磬,安用馮馮大腹爲。
爲汝歌,汝爲舞。但使文章不后王,斷令名姓能張楚。
男兒失意一生,得意一生,莫悲禰衡,莫吊屈平。若雲流放比君甚,千古不斷湘江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目山人:指居住在天目山的人。
- 魍魎(wǎng liǎng):傳說中的山林妖怪。
- 刺促:忙碌不安。
- 閶闔(chāng hé):神話中的天門,也指皇宮的正門。
- 除書:任命官員的文書。
- 銀艾:古代官員的服飾,這裏指官職。
- 節度:古代官職,掌管一方的軍事和行政。
- 唐粗官:唐代官職,這裏泛指官職不高。
- 長沙漢天外:指長沙遠離漢朝的政治中心。
- 杯棬(bēi quān):形容腰身彎曲。
- 項如磬(xiàng rú qìng):形容頸項挺直。
- 馮馮:形容肚子大。
- 禰衡:東漢末年文學家,因直言被殺。
- 屈平:即屈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因政治失意投江自盡。
翻譯
天目山的人留戀山中生活,天目山的神靈向上帝訴說。過去在先朝時期,這些人不得志,生活落魄。他們搜尋妖怪,操縱自然之力,使我整年忙碌不得安寧,爲何不驅趕他們前往燕京。燕京的酒價一夜之間上漲,七貴五侯都急忙迎接。他們在大路上吹噓,寒暑交替,指點皇宮正門,風雲變幻。老朋友見到你,每天歡宴不斷。年輕人讀到你的詩,整日閉門苦讀。忽然聽到任命文書召喚,依舊穿着舊時的官服。節度使是個不高的官職,長沙遠在漢朝的政治中心之外。你笑我雙鬢斑白,我也笑你官職來得晚。你的腰身彎曲,頸項挺直,何須大腹便便。爲你歌唱,爲你舞蹈。只要文章不輸給王侯,名聲定能響徹楚地。男兒一生失意,一生得意,不要悲嘆禰衡,不要憑弔屈原。如果說流放比你更甚,千古湘江的聲音也不會斷絕。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天目山人的生活狀態和他們的命運變遷,通過對天目山人的描寫,反映了作者對時代變遷和個人命運的深刻思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如「魍魎」、「閶闔」等,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同時,通過對「銀艾」、「節度」等官職的提及,展現了作者對官場生涯的看法。最後,通過對禰衡和屈原的提及,表達了作者對失意與得意的辯證看法,以及對歷史人物命運的深刻反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獨特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