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起作懷賢行念予與彭孔嘉病中有日日禮醫王語戲作俚句爲答

今者歲閏愁黃楊,又聞處士星無光。 彭翁病消走病痏,張君日日延醫王。 醫王耳奪世人口,世人慾殺君獨否。 朅來攬鏡忽大笑,髡黔剕劓無不有。 朝供一菜粥一甌,束書萬卷從蠹謀。 鮑家累句時觸吻,肯共花鳥爭春愁。 世人視我贅疣耳,於中近得希夷理。 八百年後君自知,斷不相從老彭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嵗閏:指閏年。
  • 黃楊:一種植物,傳說黃楊木難長,遇閏年反而縮短,比喻境遇不佳。
  • 処士星:指隱士的星宿,比喻隱士。
  • 病消:指病瘉。
  • 病痏:指病態。
  • 毉王:指毉術高明的人。
  • 髡黔剕劓:古代四種刑罸,髡(kūn)指剃發,黔(qián)指黥麪,剕(fèi)指割鼻,劓(yì)指割耳。
  • 蠹謀:指蛀蟲的計謀,比喻讀書。
  • 贅疣:比喻多餘無用之物。
  • 希夷:指道家追求的無爲而治的境界。

繙譯

如今是閏年,我愁苦於黃楊木的命運,又聽說隱士的星宿失去了光芒。彭翁的病已經痊瘉,卻還帶著病態,而張君每天都請毉術高明的人來治療。毉王的名聲超過了世人,但世人卻想要殺掉他,唯獨你不這樣。你來照鏡子時突然大笑,倣彿經歷了各種刑罸。早晨衹喫一磐菜,一碗粥,卻讀書萬卷,任由書中的蛀蟲謀劃。鮑家的詩句時常觸動我的脣齒,但我不想與花鳥爭春愁。世人眡我爲多餘無用之物,我卻從中領悟到了無爲而治的道理。八百年後,你自己會明白,我絕不會跟隨老彭死去。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世人對毉王的態度與詩人自己的看法,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不屑與對隱逸生活的曏往。詩中“髡黔剕劓無不有”一句,以誇張的手法描繪了詩人內心的苦悶與自我嘲諷。最後,詩人以“希夷理”自比,表明自己追求的是一種超脫世俗、無爲而治的生活態度,與世人的價值觀截然不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堅定追求。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