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廣心池穿散花峽之東泠橋

殘潦足滄浪,沆漭亦蹄涔。 況此魚鳥地,俯仰見宏深。 刺榜故有餘,揚帆稍不任。 曲幾列殽觴,嵐翠時見侵。 宛轉娛暉渡,彷徨嘉樹林。 飛瀑當面來,勢若瀉千尋。 回潨斂東峽,高岸吐陰森。 輕飆散紅萼,沾者酒自斟。 雖復拘方士,那能不披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殘潦(lào):指殘留的水。
  • 滄浪:指清澈的水。
  • 沆漭(hàng mǎng):形容水面廣闊無邊。
  • 蹄涔(cén):形容水淺,僅能沒過馬蹄。
  • 俯仰:上下觀察。
  • 刺榜:指划船。
  • 揚帆:升起船帆。
  • 不任:不勝任,這裏指船帆無法承受風力。
  • 曲幾:彎曲的小桌子。
  • 殽觴(yáo shāng):指酒菜。
  • 嵐翠:山間的霧氣和綠色。
  • 宛轉:曲折迴旋。
  • 娛暉:娛樂陽光,指在陽光下游玩。
  • 彷徨:徘徊,閒逛。
  • 嘉樹:美好的樹木。
  • 飛瀑:從高處直瀉而下的瀑布。
  • 千尋:形容瀑布很高。
  • 回潨(cōng):迴旋的水流。
  • 高岸:高的河岸。
  • 陰森:形容景色幽暗。
  • 輕飆(biāo):輕風。
  • 紅萼:紅色的花瓣。
  • 拘方士:指拘泥於常規的人。
  • 披襟:敞開衣襟,形容心情舒暢。

翻譯

在殘留的水中,我划船穿過了廣闊的水面,雖然水淺只夠沒過馬蹄,但這裏魚鳥成羣,我上下觀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宏偉與深邃。划船時,船帆似乎無法承受風力,我便在彎曲的小桌旁擺上了酒菜,山間的霧氣和綠色不時侵入視線。我曲折地渡過了娛樂陽光的渡口,閒逛在美好的樹林中。突然,一道瀑布迎面而來,彷彿從千尋高處傾瀉而下,迴旋的水流收斂在東邊的峽谷,高岸上景色幽暗。輕風吹散了紅色的花瓣,我自斟自飲,雖然拘泥於常規的人可能無法理解,但我怎能不敞開衣襟,盡情享受這美景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自然中的遊歷體驗,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水面的廣闊、魚鳥的自由、山水的壯麗以及個人的情感。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如「殘潦」、「滄浪」、「沆漭」等,構建了一幅生動的自然畫卷。同時,通過「俯仰見宏深」、「揚帆稍不任」等句,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敬畏與自身的渺小感。最後,「雖復拘方士,那能不披襟」則抒發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無限熱愛與嚮往,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