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雲根嶂之背度雙井轉嘉樹亭
躡屐穿雲根,恍見雙明星。
下有百尺泉,轆轤破泓渟。
出沒沿澗幘,向背臨溪亭。
老樹何年植,鬱作虯龍形。
逗雲擁芊眠,蔽日結沈冥。
廣池無煩暑,曲檻有清泠。
何必平泉石,憩此酒亦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躡屐(niè jī):穿着木屐行走。
- 雲根:山石。
- 恍見:彷彿看見。
- 轆轤(lù lú):一種提水工具。
- 泓渟(hóng tíng):深水池。
- 澗幘(jiàn zé):山澗的邊緣。
- 虯龍(qiú lóng):傳說中的龍的一種,形容樹枝盤曲如龍。
- 芊眠(qiān mián):茂盛的樣子。
- 沈冥(chén míng):深沉昏暗。
- 煩暑:酷熱的暑氣。
- 曲檻(qū jiàn):曲折的欄杆。
- 清泠(qīng líng):清涼。
- 平泉石:指平泉莊的奇石,這裏泛指珍貴的石頭。
翻譯
穿着木屐穿梭在雲霧繚繞的山石間,彷彿看見了兩顆明亮的星星。下面是百尺深的泉水,轆轤打破了水面的平靜。沿着山澗邊緣出沒,前後左右都是臨水的亭子。那棵老樹不知是哪一年種下的,它的枝幹盤曲如龍。雲霧和茂密的枝葉相互擁抱,遮天蔽日,形成一片深沉的昏暗。寬闊的水池驅散了酷熱的暑氣,曲折的欄杆帶來清涼。何必追求平泉莊的奇石,在這裏休息,連酒也醒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山間幽靜的景象,通過「躡屐穿雲根」、「下有百尺泉」等句,生動地勾勒出了山間的自然美景。詩中「老樹何年植,鬱作虯龍形」一句,不僅形象地描繪了老樹的形態,也隱喻了歲月的滄桑。結尾「何必平泉石,憩此酒亦醒」則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滿足和對世俗珍寶的超然態度。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簡樸生活的嚮往。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有上人閉關居作此贈之 》 —— [ 明 ] 王世貞
- 《 仲春二十日後梅花始盛偶成四絕 》 —— [ 明 ] 王世貞
- 《 向侍御宗洛登玄嶽奉贈得二絕句 》 —— [ 明 ] 王世貞
- 《 同年韓令君百穀齊之諸賢邀餞幼於館分韻得雲字 》 —— [ 明 ] 王世貞
- 《 與敬美少參登太和絕頂二首 》 —— [ 明 ] 王世貞
- 《 四月二日即事 》 —— [ 明 ] 王世貞
- 《 贈朱鴻臚在明 》 —— [ 明 ] 王世貞
- 《 四十詠高太史啓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