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變十九首治兵使者行當雁門太守

今皇帝時,治兵使者任君繇。別駕稍遷,別駕坐府,儼若明神。 大吏畏公,小吏畏民。 倭奴揚帆來,疾如衝飆。殺掠吏士,奉首伏逃。任君當之,數折其驕。 殷殷師鼓,任君在先。鍧鍧師金,任君在殿。止若春風,動則夏電。 士女避敵走,不敢開門。任君令開門,全活千萬人。 生我父母,存我任君。 入夜不宿,或晝輟飧。胄而拊循,挾纊一言。願與同死,不蘄獨全。 賢哉我師任君,媼死不歸,墨而戎絰。慈母令子,明君良臣。 輯兵持服,舍車而徒。老弱奔走,巷哭旅呼。家斲一木,以像君軀。 天禍王室,早就奄迷。何以祠君,姑蘇臺西。千秋萬年,俎豆其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治兵使者:負責軍事的官員。
  • 任君繇:任君,人名;繇,通「由」,從。
  • 別駕:古代官名,州刺史的副手。
  • 儼若明神:儼然如神明一般。
  • 倭奴:古代對日本人的稱呼。
  • 衝飆:猛烈的風。
  • 鍧鍧師金:鍧鍧,形容金屬撞擊聲;師金,軍中的金鼓。
  • 挾纊一言:挾纊,穿着棉衣;一言,一句話。
  • 墨而戎絰:墨,指喪服;戎絰,戰時喪服。
  • 俎豆:古代祭祀時放祭品的器物,這裏指祭祀。

翻譯

在當今皇帝的時代,負責軍事的官員任君從別駕升遷。他坐在府中,莊嚴如神明。大官敬畏他,小官敬畏百姓。

倭寇乘船而來,速度快如狂風。他們殺戮官吏士兵,官吏士兵只能伏地逃命。任君面對他們,多次挫敗他們的傲氣。

戰鼓隆隆,任君在前線。金屬撞擊聲響亮,任君在後方指揮。他靜如春風,動如夏電。

百姓躲避敵人,不敢開門。任君命令開門,救活了千萬人。

生我的是父母,救我的是任君。

他夜裏不休息,有時白天也停止進食。他戴着頭盔,安撫士兵,穿着棉衣,一句話就能鼓舞士氣。士兵們願意與他同死,不求獨自生存。

賢明的任君,他的母親去世也不回家,穿着喪服上戰場。他是慈母的好兒子,明君的好臣子。

他整理軍隊,穿着喪服,不乘車而是步行。老弱病殘奔走,巷子裏哭聲四起,旅途中呼聲連連。家家戶戶雕刻一尊木像,以紀念任君。

天降禍於王室,任君早已迷失。我們如何祭祀他?在姑蘇臺西。千秋萬年,他的祭品將永遠在那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治兵使者任君的英勇與仁慈,通過對比倭寇的殘暴與任君的威嚴,展現了任君在戰場上的英勇與在民間的仁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如「衝飆」、「春風」、「夏電」等,形象地描繪了戰爭的激烈與任君的冷靜。結尾處對任君的祭祀表達了人民對他的深切懷念和崇高敬意,體現了任君在人民心中的不朽地位。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