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王節士歌

臨江國城多俠兒,?翿錦韝冠雄雞。跪推王轂中尉府,中尉府前烏夜啼。 不如蜩唽江頭燕,猶解銜來墳上泥。夷門少年隱酒屠,將身付心心不孤。 淮南金椎闢陽顱,匈奴偶人射郅都,若曹冠韝胡爲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臨江國:指臨江郡,古地名。
  • 俠兒:指有俠義之風的年輕人。
  • ?翿(dào):古代一種用羽毛裝飾的旗子。
  • 錦韝(gōu):錦制的臂套,用以束衣袖,便於動作。
  • 冠雄雞:指用雄雞羽毛裝飾的冠冕,象征勇猛。
  • 跪推王轂(gǔ):跪著推動王的車輪,表示忠誠。
  • 中尉府:古代官職,中尉的官邸。
  • 烏夜啼:烏鴉在夜晚啼叫,常被認爲是不祥之兆。
  • 蜩唽(tiáo chì):蟬鳴聲。
  • 啣來墳上泥:指燕子啣泥築巢,比喻勤勞。
  • 夷門:古代洛陽城的東門。
  • 隱酒屠:指隱居不仕,以酒和屠宰爲樂。
  • 將身付心:全身心地投入。
  • 淮南金椎(zhuī):淮南王劉安的門客,傳說中能制造金椎。
  • 辟陽顱:指用金椎擊破敵人的頭顱。
  • 匈奴偶人:匈奴的木偶,用以訓練射箭。
  • 射郅都:郅都是古代匈奴的一個地名。
  • 冠韝:戴上臂套,準備戰鬭。

繙譯

臨江郡的城中有許多俠義之士,他們手持羽毛裝飾的旗子,戴著用雄雞羽毛裝飾的冠冕,顯得勇猛無比。他們忠誠地跪著推動王的車輪,進入中尉的官邸,而官邸前烏鴉在夜晚啼叫,似乎預示著不祥。

相比之下,江頭的燕子雖然衹是發出蟬鳴般的叫聲,卻能勤勞地啣泥築巢,倣彿在墳頭上築巢,展現了勤勞的本性。夷門的少年們隱居不仕,以酒和屠宰爲樂,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心無旁騖。

淮南的金椎能擊破敵人的頭顱,匈奴的木偶被用來訓練射箭,射曏郅都。而你們這些俠士,爲何要戴上臂套,準備戰鬭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臨江郡中俠義之士的形象,通過對比燕子的勤勞和俠士的勇猛,表達了作者對俠義精神的贊美。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如“?翿錦韝冠雄雞”、“蜩唽江頭燕”等,展現了俠士的英勇和燕子的勤勞。同時,通過“烏夜啼”和“啣來墳上泥”等細節,增添了詩的神秘色彩和深刻寓意。最後,通過“淮南金椎”和“匈奴偶人”的對比,提出了對俠士行爲的思考,使詩歌的主題更加深刻。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