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

· 岑參
聞說輪臺路,連年見雪飛。 春風曾不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 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
拼音

譯文

聽說通往輪臺的路上,連年都可以看到雪飛。 春風從未到過那裏,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無邊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蒼的山嶺只是過了武威。 爲王事盡力豈敢說路遠,只希望能從夢中返歸。

注釋

臨洮:即洮州,唐時與吐蕃接界,在今甘肅臨潭西。一說指臨洮軍,駐狄道(今甘肅臨洮縣)。 北庭:唐六都護府之一,治所爲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 輪臺:庭州屬縣.在今新疆烏魯木齊。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連年:一作“年年”,接連多年。唐·鄭遂初《別離怨》詩:“蕩子戍遼東,連年信不通。” 曾(zēng):一作“長”,竟、竟然。。 應:一作“來”。 疏勒:地名,唐時安西四鎮之一,在今新疆疏勒。 武威:地名,今屬甘肅省。 勤王:謂盡力於王事。《左傳·僖公二十五年》:“狐偃言於晉侯曰:‘求諸侯莫如勤王。’” “勤王敢道遠”句:一作“不敢道遠思”。

這首詩是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作者赴北庭途經臨洮時所作。前三聯寫景,尾聯點明主旨。全詩從“聞說”落筆,極寫通往輪臺之路的奇寒景象和邊地風物,抒發了詩人不辭路途遙遠艱苦,盡力國事的高昂豪邁的思想感情。

賞析

此詩所寫,都是迴應其他人的關心和慰問。詩題“發臨洮將赴北庭”,因而詩中所敘述,也是臨洮至北庭沿途景物。開頭“聞說”者,則說明此行輪臺和第一次去的安西不同,暗示着和安西有對比:自然方面,春風不到,連年雪飛;人事方面,漢使應稀。此次雖是作者第二次出塞,但到北庭還是第一次,所以憑傳聞寫出輪臺的寒冷與荒涼,但是調子並不低沉。 從“連年見雪飛”至“青山過武威”寫景,但詩人並沒有直接說環境多麼寒冷和惡劣,而是通過描寫春風不來、人少、植被稀疏來襯托北庭連年見雪飛的苦寒的惡劣環境。“連年見雪飛”寫氣候之寒冷,“春風曾不到”寫其荒涼,“白草通疏勒”寫其蕭瑟,“漢使亦應稀”寫其地距中原之遙遠,揭示出西域戍邊的艱苦性。 尾聯在內容情感上起到了點染和昇華的作用,全面地抒發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勤王敢道遠”就是指要竭盡全力報效祖國,而“私向夢中歸”表達了詩人想念家鄉,想和親人團聚的情感。這兩句其實是回答別人“勤王道路遠,家鄉何時歸”的關懷,寫得很有創意,把忠君報國之志和思念故鄉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結構上點明瞭詩歌主旨,昇華了主題,言簡義豐,言有盡而意無窮。 全詩從“聞說”落筆,極寫通往輪臺之路的奇寒景象和邊地風物,以抒發詩人不辭路途遙遠艱苦,盡力國事的高昂的思想感情。
岑參

岑參

岑參(cénshēn),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新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漢族,荊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時56歲,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