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古

莫恃金湯忽太平,草間霜露古今情。 空糊赬壞真何益,欲舉黃旗竟未成。 長樂瓦飛隨水逝,景陽鍾墮失天明。 回頭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堯不爲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shì):依賴,倚仗。
  • 金湯:指堅固的城池,比喻國家的穩固。
  • 草間霜露:比喻世事無常,人生短暫。
  • 赬壞 (chēng huài):紅色的磚瓦,這裏指城牆。
  • 黃旗:古代軍旗,這裏指軍事行動。
  • 長樂:指長安的長樂宮。
  • 景陽鍾:古代宮廷中的鐘,用於報時。
  • 箕山客:指古代隱士許由,傳說他隱居在箕山。
  • 逃堯:指許由拒絕堯帝的禪讓,選擇隱居。

翻譯

不要因爲國家的穩固就忽視了太平的脆弱,就像草間的霜露一樣,古今都是如此無常。 空有堅固的城牆又有何用,想要舉起黃旗進行軍事行動卻終究未能成功。 長樂宮的瓦片隨水流走,景陽鍾沉入地下,失去了報曉的功能。 回頭一望,我爲箕山的隱士許由弔唁,才真正相信他逃避堯帝的禪讓並不是爲了追求名聲。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歷史典故的引用,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無常和人生短暫的深刻感悟。詩中「莫恃金湯忽太平」一句,警示人們不要因爲眼前的安定而忽視了潛在的危機。後文通過對長樂宮和景陽鐘的描寫,進一步以具象的景象來象徵國家的興衰和時光的流逝。最後,詩人以箕山客許由的典故,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名利的超然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李商隱詩歌的獨特魅力。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 604篇诗文

李商隱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