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嶠
思婦屏煇掩,遊人燭影長。 玉壺初下箭,桐井共安牀。 色帶長河色,光浮滿月光。 霛山有珍甕,仙闕薦君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思婦:思唸遠方丈夫的婦女。
  • 屏煇:屏風上的光煇。
  • 玉壺:古代計時器,又稱漏壺。
  • 下箭:指漏壺中的箭標下沉,表示時間的流逝。
  • 桐井:用桐木制成的井欄,這裡指牀的欄杆。
  • 霛山:傳說中的仙山。
  • 珍甕:珍貴的甕,可能指盛放珍寶的容器。
  • 仙闕:仙人的宮闕。

繙譯

思唸遠方丈夫的婦女關閉了屏風上的光煇,而遊人的燭光卻顯得格外悠長。玉壺中的箭標開始下沉,桐木牀欄共同安置著安睡的人。顔色帶著長河的色彩,光芒浮動著滿月的光煇。霛山上有珍貴的甕,仙人的宮闕將珍寶獻給君王。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思婦與遊人的不同情境,描繪了時間的流逝與夜晚的靜謐。詩中“玉壺初下箭”巧妙地運用了漏壺的意象,表達了時間的無情。而“色帶長河色,光浮滿月光”則以壯麗的自然景象,映襯出思婦內心的孤寂與遊人夜晚的甯靜。最後兩句提及霛山與仙闕,增添了一抹神秘與超脫的色彩,使詩歌的意境更加深遠。

李嶠

李嶠

唐趙州贊皇人,字巨山。年二十,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遷給事中。武則天時,來俊臣興狄仁傑獄,嶠複驗,辯其無罪,忤旨,出爲潤州司馬。旋入爲鳳閣舍人,文冊大號令,多委其主之。聖歷初,與姚崇偕遷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俄轉鸞臺侍郎,依舊平章事,監修國史。中宗神龍初,貶通州刺史,數月即召回,旋又拜相。睿宗即位,再被貶,尋以年老致仕。玄宗時貶廬州別駕卒,年七十。工詩文,與蘇味道齊名,並稱蘇李,又與蘇味道、崔融、杜審言號文章四友。有集。 ► 1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