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京洛行

長安近甸巡遊遍,洛陽尋有黃龍見。 千乘萬騎如雷轉,差差清蹕祥雲卷。 百司舊分當玉殿,太平官屬無遺彥。 歌鐘沸激香塵散,晨旗隱隱羅軒冕。 周公舊跡生紅蘚,瀍澗波光春照晚。 但聽嵩山萬歲聲,將軍旗鼓何時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煌煌:明亮耀眼的樣子。
  • 京洛:指長安和洛陽,古代中國的兩大都城。
  • 巡遊:帝王出巡遊玩。
  • 近甸:指京城附近的地區。
  • 黃龍見:黃龍出現,古代認爲是吉祥的征兆。
  • 千乘萬騎:形容隨從衆多,車馬浩蕩。
  • 如雷轉:形容聲勢浩大,如同雷聲滾動。
  • 差差:形容聲音和諧悅耳。
  • 清蹕:指帝王出行的儀仗。
  • 祥雲卷:祥雲環繞,象征吉祥。
  • 百司:指朝廷的各個部門。
  • 舊分:原有的分配。
  • 玉殿:指皇宮中的宮殿。
  • 太平官屬:指在太平盛世中的官員。
  • 無遺彥:沒有遺漏的才俊。
  • 歌鍾沸激:指鍾鼓齊鳴,歌聲激昂。
  • 香塵散:指香車寶馬敭起的塵土。
  • 晨旗隱隱:早晨的旗幟隱約可見。
  • 羅軒冕:指華麗的車輛和官帽,代指官員。
  • 周公舊跡:指周公的遺跡。
  • 生紅蘚:長滿了紅色的苔蘚。
  • 瀍澗波光:瀍水和澗水的波光。
  • 春照晚:春日的餘暉。
  • 嵩山萬嵗聲:嵩山上傳來的萬嵗呼聲,象征國家長久。
  • 將軍旗鼓:將軍的旗幟和戰鼓。
  • 何時偃:何時停止。

繙譯

長安城及其周邊地區,皇帝巡遊遍覽,洛陽城中有黃龍顯現,預示吉祥。成千上萬的車輛和騎兵如同雷聲滾動般浩蕩前行,清脆悅耳的儀仗聲伴隨著祥雲繚繞。朝廷各部門原本分配在玉殿之中,太平盛世中的官員無一不是才俊。鍾鼓齊鳴,歌聲激昂,香車寶馬敭起的塵土四散。早晨的旗幟隱約可見,華麗的車輛和官帽代表著官員們。周公的遺跡上長滿了紅色的苔蘚,瀍水和澗水的波光在春日的餘暉中閃爍。嵩山上傳來的萬嵗呼聲,將軍的旗幟和戰鼓何時才能停止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朝盛世時期長安和洛陽的繁華景象,以及皇帝巡遊的盛況。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如“千乘萬騎如雷轉”、“祥雲卷”、“歌鍾沸激”等,展現了皇家的威嚴和盛世的繁榮。同時,通過對周公舊跡和瀍澗波光的描寫,詩人也表達了對歷史和自然的敬畏之情。結尾的“嵩山萬嵗聲”和“將軍旗鼓何時偃”則隱含了對國家長久和和平的期盼。整首詩既是對儅時社會現實的反映,也是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李鹹用

李鹹用

李鹹用,唐,生卒年不詳。族望隴西(今甘肅臨洮)。習儒業,久不第,曾應闢爲推官。因唐末亂離,仕途不達,遂寓居廬山等地。生平事蹟散見宋楊萬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唐才子傳》卷一〇《殷文圭》附。鹹用工詩,尤擅樂府、律詩。所作多憂亂失意之詞。爲善寫“徵人悽苦之情”,有“國風之遺音,江左之異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則詆爲“氣格卑下”(《唐才子傳》)。與修睦、來鵬等有交誼,時有唱酬。作詩頗多,《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著錄《披沙集》6卷。《全唐詩》存詩3卷。 ► 1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