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
註釋
- 叨官:謙詞,指擔任官職。
- 諫垣:指諫官的官署。
- 齰齒:咬牙切齒,形容憤怒或決心。
- 明恩:指皇帝的恩典。
- 金虎:比喻權貴。
- 毛釐:微小的利益。
- 掩頭:遮掩頭部,比喻隱忍不言。
- 照膽:比喻明察秋毫。
- 窺天:比喻觀察天象,這裏指觀察時局。
- 周鍾:周朝的鐘,比喻古代的法制。
- 窕槬:形容聲音細微。
- 黥陣:古代在犯人臉上刺字的刑罰。
- 瘢痕:疤痕。
- 鳳闕:指皇宮。
- 觚棱:棱角分明的樣子。
- 仙盤:指天上的星盤。
- 曉日暾:初升的太陽。
- 文石:有花紋的石頭。
- 戟衣:戰士的服裝。
- 局蹐:小心謹慎的樣子。
- 寒暄:問候。
- 宮省:指皇宮和朝廷。
- 咽喉任:比喻重要的職位。
- 戈矛:古代兵器。
- 羽衛:指皇帝的衛隊。
- 光塵:比喻顯貴。
- 影附:追隨。
- 持衡:保持平衡。
- 錙銖:極小的重量單位,比喻微小的利益。
- 挾契:掌握契約,比喻掌握權力。
- 卓王孫:指富有的人。
- 鬥巧:比賽技巧。
- 猴雕刺:猴子雕刻的刺繡。
- 誇趫:誇耀矯健。
- 索掛跟:繩索掛在腳跟上,形容危險。
- 狐威:狐狸的威風,比喻狡猾。
- 白額:指老虎。
- 梟嘯:貓頭鷹的叫聲。
- 馥馥:香氣濃郁。
- 芝蘭圃:比喻美好的環境。
- 森森:形容樹木茂密。
- 枳棘藩:比喻艱難的環境。
- 吠聲:狗叫聲。
- 嗾國猘:比喻煽動國家混亂。
- 公議:公衆的議論。
- 怯膺門:害怕面對公衆。
- 竄逐:流放。
- 丞相:古代官職。
- 帝閽:指皇帝的宮門。
- 吉士:有才德的人。
- 吊湘魂:指弔唁屈原。
- 間世:隔代。
- 英明主:英明的君主。
- 中興:復興。
- 道德尊:尊崇道德。
- 昆岡:山名,比喻重要的地方。
- 積火:積聚的火焰。
- 河漢:銀河。
- 清源:清澈的源頭。
- 川口:河口。
- 堤防:堤壩。
- 陰車:指陰間的車輛。
- 鬼怪掀:鬼怪的騷動。
- 重雲:厚重的雲層。
- 開朗照:明亮的照耀。
- 九地:九層地獄。
- 雪幽冤:洗清深重的冤屈。
- 剛腸者:性格剛強的人。
- 短褐髡:簡樸的衣着和剃髮。
- 觸蠆尾:觸碰蠍子的尾巴,比喻冒險。
- 憑熊軒:依靠強有力的支持。
- 杜若:一種香草。
- 芳洲:芳草叢生的洲渚。
- 嚴光:人名,東漢隱士。
- 釣瀨:釣魚的灘塗。
- 溪山:山溪。
- 侵越角:侵犯邊界。
- 封壤:疆域。
- 盡吳根:全是吳國的土地。
- 客恨:旅人的遺憾。
- 縈春細:纏繞在春天的細枝上。
- 鄉愁:思鄉之情。
- 壓思繁:壓抑的思緒繁多。
- 祝堯:祝願堯帝。
- 千萬壽:長壽無疆。
- 再拜:再次拜謝。
- 揖餘樽:舉杯致敬。
翻譯
我曾侍奉文皇帝,擔任諫官之職。在奏章中爭取地位,咬牙切齒地揹負着皇帝的恩典。我知道權貴難以動搖,微小的利益也羞於言說。雖然想要吐露心聲,但到了嘴邊卻變成了吞嚥。我像懸掛的鏡子一樣明察秋毫,像戴盆觀察天象一樣洞察時局。古代的法制已經微弱,刑罰也留下了疤痕。皇宮的棱角和天上的星盤在初升的太陽下顯得清晰。雨後的文石滑膩,風中的戟衣翻飛。我時常擔心無處訴說,長久以來憂慮着被遺忘。我隨行時總是小心謹慎,說話也只是寒暄。皇宮和朝廷是重要的職位,皇帝的衛隊駐紮着戈矛。顯貴們都追隨光塵,車馬向西奔去。我們維持着平衡的價格,掌握着微小的利益和權力。堆積的財富超過了北斗,積滿的財富遍佈西園。船隻在隋河溢出,馬蹄在蜀棧磨損。我們過濾空了滄海的水,搜刮盡了富有的人。我們比賽技巧,誇耀矯健,危險地掛在繩索上。狐狸借用了老虎的威風,貓頭鷹在黃昏時叫喚。香氣濃郁的芝蘭圃,茂密的枳棘藩。狗叫聲煽動國家混亂,公衆的議論讓我害怕面對。我被流放到遠方,遠離皇帝的宮門。作爲一個有才德的人,誰能免於弔唁屈原的命運?隔代出現了英明的君主,復興時期尊崇道德。昆岡積聚的火焰,銀河注入了清澈的源頭。河口的堤壩決口,陰間的鬼怪騷動。厚重的雲層明亮地照耀,九層地獄洗清了深重的冤屈。我是一個性格剛強的人,穿着簡樸的衣着和剃髮。我曾經冒險,但仍然依靠強有力的支持。杜若在芳草叢生的洲渚上翠綠,嚴光在釣魚的灘塗上喧鬧。山溪侵犯了邊界,疆域全是吳國的土地。旅人的遺憾纏繞在春天的細枝上,思鄉之情壓抑着繁多的思緒。我祝願堯帝長壽無疆,再次舉杯致敬。
賞析
這首作品是杜牧對過去侍奉文皇帝時期的回憶和感慨。詩中,杜牧以諫官的身份,表達了自己在朝中的艱難處境和對皇帝恩典的複雜感受。他描述了自己在政治鬥爭中的謹慎和無奈,以及對權貴和微小利益的看法。詩中還透露出對古代法制衰微和刑罰殘酷的批判,以及對英明君主和道德復興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牧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政治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