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關投孫侍御

東歸還著舊麻衣,爭免花前有淚垂。 每歲春光九十日,一生年少幾多時。 青雲寸祿心耕早,明月仙枝分種遲。 不爲感恩酬未得,五湖閒作釣魚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麻衣:古代平民所穿的粗佈衣服,這裡指平民身份。
  • 爭免:怎能避免。
  • 花前:指美好的時光或場景。
  • 九十日:指春季的三個月,共九十天。
  • 年少:年輕時期。
  • 青雲:比喻高官顯爵。
  • 寸祿:微薄的俸祿,指官職不高。
  • 心耕:比喻辛勤工作或學習。
  • 明月仙枝:比喻高潔的品質或理想。
  • 分種遲:比喻實現理想或抱負的時機來得晚。
  • 感恩酧未得:指未能報答恩情。
  • 五湖:泛指江湖,這裡指隱居的地方。
  • 釣魚師:指隱士,以釣魚爲樂。

繙譯

東歸之後又穿上了舊時的麻衣,怎能避免在花前有淚垂。 每年春光雖有九十天,一生中年輕時光又有多少? 早早地耕耘於青雲之上的微薄俸祿,高潔的理想卻遲遲未能實現。 不是因爲未能報答恩情,而是在五湖之間悠閑地做一名釣魚的隱士。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生活的廻顧和對未來的選擇。詩中,“東歸還著舊麻衣”一句,既是對過去平民生活的廻憶,也隱含了對現實的不滿。詩人在春光爛漫之時,感歎青春易逝,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青春的珍惜。後兩句則展現了詩人對高潔理想的追求,以及對現實官場的不屑。最後,詩人選擇了隱居生活,以釣魚爲樂,表達了對自由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的超越。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躰現了詩人淡泊名利,追求心霛自由的高尚情操。

杜荀鶴

杜荀鶴

杜荀鶴,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石臺縣貢溪鄉杜村)人。晚唐詩人。相傳爲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稱杜十五。幼好學。四十六歲才中進士。五代梁太祖(朱溫)時,授員外郎、知制誥;最後任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恃強胡爲。工於詩,有“風暖鳥聲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風集》三卷,顧云爲之序,“其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可以左攬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列有“杜荀鶴體”。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