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思堂三首

一自雙親逝,孤懷每自傷。 恍疑聞謦欬,猶似見羹牆。 厚祿嗟何及,遺言敢暫忘。 番湖東去水,不似此情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謦欬(qǐng kài):古代指人的呼吸聲。
  • 羹(gēng)牆:古代刑場上用來煮屍體的牆。

翻譯

父母雙親早逝,孤身思念常自傷。 彷彿聽到他們的呼吸聲,好像看見了那刑場上的煮屍牆。 他們的豐厚遺產,我怎能享受得到,他們留下的話語,我怎能敢忘記。 番湖水向東流去,卻無法比擬我的深情長意。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父母雙親早逝的悲痛之情,孤身思念,痛苦自責。詩中運用了比喻和意象,通過聽到父母的呼吸聲和看見刑場上的煮屍牆來表達內心的痛苦和無助。詩人對父母的遺產和話語充滿敬畏和懷念,同時也表現出對逝去親人的深情不盡。最後一句「番湖水向東流去,卻無法比擬我的深情長意」,表達了詩人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之深,情之長。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李昌祺

李昌祺

明江西廬陵人,名禎,字昌祺,以字行。永樂二年進士,選庶吉士,預修《永樂大典》。每遇僻書疑事,人多就質。擢吏部郎中,遷廣西布政使,坐事謫。洪熙元年起爲河南布政使,繩豪,去貪殘。致仕二十餘年,屏跡不入公府。有《運甓漫稿》。 ► 8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