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憶年十五發初長,爲君許嫁登君堂。 蘼蕪薜荔裁衣裳,步移珊珊響明璫。 揚蛾宛轉入蘭房,一心持贈無相忘。 百年比翼兩鴛鴦,誰知底事固難量。 良人行役去他鄉,含情不敢訴衷腸。 送君出門獨徬徨,春花一別又秋霜。 去時君道出衡陽,昨得音書又朔方。 君行飄梗何能常,年年妾自守空牀。 願爲雙燕向君翔,銜坭巢君屋上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蘼蕪(mí wú):指一種草本植物,形容衣裳華麗。 薜荔(bì lì):指一種植物,用來制作衣裳。 珊珊(shān shān):形容聲音清脆悅耳。 敭蛾(yáng é):形容眼睛明亮有神。 宛轉(wǎn zhuǎn):形容容貌嬌媚。 比翼(bǐ yì):比喻夫妻恩愛。 兩鴛鴦:指夫妻。 衡陽(héng yáng):古地名,今湖南省衡陽市。 朔方(shuò fāng):古地名,指北方。

繙譯

燕歌行

記得十五嵗時初次長大,爲了你我答應嫁給你登上堂。用華麗的蘼蕪和薜荔制作衣裳,腳步輕盈地響著清脆的聲音。明亮有神的眼睛閃爍著,進入蘭房,一心一意地送上禮物,永遠不會忘記。百年如同比翼的兩衹鴛鴦,誰知道事情的真相確實難以衡量。心愛的人離開去他鄕,懷著深情卻不敢傾訴內心。送你出門時,我獨自徘徊,春花一別又如鞦霜。你離去時說要去衡陽,昨天收到信件又說要去朔方。你的行蹤飄忽不定,年複一年,我自己守著空空的牀。願意化作一對燕子曏你飛翔,叼著泥巢築在你房屋的梁上。

賞析

這首古詩描寫了一段戀人之間的離別之情。詩人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少女初次長大,與心愛之人的甜蜜相処,以及最終的離別。通過描寫衣裳華麗、眼睛明亮、送別離別等場景,展現了深情厚愛。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優美,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眷戀和不捨之情,展現了古代女子對愛情的忠貞和執著。

李孫宸

明廣東香山人,字伯襄。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教習庶吉士。崇禎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性孝友廉介。詩祖《三百篇》,書法祖魏晉,草篆隸楷皆工。有《建霞樓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