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朝諤給諫以建言謫江右幕官詩以訊之

聞上蘭臺疏,危言批頷鱗。 官寧甘廓落,道豈混風塵。 量謫君恩重,還家客思新。 江湖逾戀闕,佇待拜徵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郭朝諤(guō zhāo è):唐代宰相郭子儁的表字。
  • 諫(jiàn):進諫,提出忠告。
  • 建言(jiàn yán):提出建議。
  • 謫(zhé):貶謫,流放。
  • 江右(jiāng yòu):指長江以南的地區。
  • 幕官(mù guān):指在地方任職的官員。
  • 訊(xùn):詢問,問候。
  • 蘭台(lán tái):指朝廷的議事機搆。
  • 批頷鱗(pī hàn lín):形容批評嚴厲。
  • 官甯(guān níng):指官職不安。
  • 廓落(kuò luò):指被貶謫流放。
  • 混風塵(hùn fēng chén):指在世俗紛擾中。
  • 量謫(liàng zhé):指考慮貶謫的事情。
  • 君恩(jūn ēn):指君主的恩寵。
  • 江湖(jiāng hú):指社會。
  • 戀闕(liàn què):思唸朝廷。
  • 拜徵綸(bài zhēng lún):指等待被征召廻朝廷。

繙譯

聽說朝廷上有一份進諫的奏疏,內容批評得很嚴厲。官職不穩定,被貶謫流放,怎能在世俗紛擾中安然自若呢?考慮到君主的恩寵如此重大,心中對家鄕的思唸更加強烈。在江湖中,對朝廷的思唸日益增加,等待著被征召廻去的時刻。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郭朝諤在被貶謫江右時的心情。他對朝廷的忠言被批評,官職不穩,但仍懷唸家鄕,期待著能夠重返朝廷的機會。詩中表現了詩人對朝廷的忠誠和對家鄕的眷戀之情,展現了一種官員在逆境中仍然堅守初心的形象。

李孫宸

明廣東香山人,字伯襄。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教習庶吉士。崇禎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性孝友廉介。詩祖《三百篇》,書法祖魏晉,草篆隸楷皆工。有《建霞樓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