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壽甫尚書出尹河南

滿路黃花照暮秋,旌旄綽約促行輈。 名卿均逸膺宸算,方牧分符聳士流。 翰苑文章饒雅趣,伊川風物冠中州。 明朝黃閣求元老,卻恐綸恩妨勝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旌旄(jīng máo):古代用羽毛裝飾的旗子,也泛指旗幟。
  • 綽約(chuò yuē):形容姿態柔美。
  • 行輈(xíng zhōu):古代指車輛。
  • 宸算(chén suàn):帝王的謀略。
  • 方牧(fāng mù):古代指地方長官。
  • 分符(fēn fú):古代官員分發符信,作爲任職的憑証。
  • 士流(shì liú):指士人,讀書人。
  • 翰苑(hàn yuàn):翰林院的別稱,也泛指文學藝術的高雅場所。
  • 雅趣(yǎ qù):高雅的趣味或興趣。
  • 伊川(yī chuān):地名,位於今河南省洛陽市。
  • 中州(zhōng zhōu):古代指中原地區,即黃河中下遊一帶。
  • 黃閣(huáng gé):古代指宰相府,也泛指高官顯貴。
  • 綸恩(lún ēn):皇帝的恩典。
  • 勝遊(shèng yóu):愉快的旅行或遊玩。

繙譯

滿路的黃花映照著暮鞦的景色,旗幟飄敭,姿態柔美,催促著車輛前行。 名臣們閑適地接受皇帝的謀略,地方長官分發符信,使得士人們聳立。 翰林院的文學藝術充滿了高雅的趣味,伊川的風物在中原地區堪稱冠絕。 明天黃閣中尋求元老,卻擔心皇帝的恩典妨礙了愉快的遊玩。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鞦日送別的場景,通過“滿路黃花”和“旌旄綽約”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既莊嚴又柔美的氛圍。詩中“名卿均逸膺宸算”和“方牧分符聳士流”展現了官員們的尊貴與士人的崇高,而“翰苑文章饒雅趣”和“伊川風物冠中州”則贊美了文學藝術與自然風光。結尾的“黃閣求元老”與“綸恩妨勝遊”則透露出對未來可能的政治責任與個人自由之間的微妙擔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友人離別的不捨與對未來的複襍情感。

耶律鑄

元義州弘政人,字成仲,號雙溪。耶律楚材子。幼聰敏,善屬文,尤工騎射。父卒,嗣領中書省事,上言宜疏禁網,採歷代德政合于時宜者八十一章以進。憲宗攻蜀,詔領侍衛驍果以從,屢出奇計,攻下城邑。世祖即位,拜中書左丞相,徵兵扈從,敗阿里不哥於上都。加光祿大夫,奏定法令三十七章,吏民便之。後坐事罷免,徙居山後。卒諡文忠。有《雙溪醉隱集》。 ► 8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