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南質張學士敏之見贈七首
漏沈沈,竹蕭蕭,蒲團禪定坐終宵。
古廟香爐無氣息,一條白練如瓊綃。
性海澄澄波不起,宛似冰壺沈玉李。
庸人泥教不知歸,七竅鑿開混沌死。
雖雲至道絕音容,不離幻有成真空。
百尺竿頭更移步,普天匝地生清風。
大用全提自寬綽,禪將交鋒何矍鑠。
醒時呼起夢中人,遍濟含生其利博。
本無內外與中邊,踏破威音劫外天。
污泥深處種青蓮,昇平世界沈烽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漏沈沈:指夜深人靜,漏聲悠長。沈沈,形容聲音悠長。
- 竹蕭蕭:風吹竹葉的聲音,形容環境清幽。
- 蒲團:用蒲草編成的圓形坐墊,常用於打坐或跪拜。
- 禪定:佛教術語,指通過冥想達到的精神集中狀態。
- 終宵:整夜。
- 古廟香爐:指古廟中的香爐,通常用於焚香供佛。
- 白練:白色的絲帶,比喻清澈的水流或光線。
- 瓊綃:美玉和輕紗,形容白練的純淨和輕盈。
- 性海:佛教用語,比喻人的心性深廣如海。
- 冰壺:冰制的壺,比喻清澈透明。
- 玉李:美玉般的李子,比喻清澈透明。
- 七竅:指人的兩眼、兩耳、兩鼻孔和口。
- 混沌:古代傳說中宇宙未形成時的模糊狀態。
- 至道:最高的道理或真理。
- 幻有:佛教術語,指世間萬物都是虛幻不實的。
- 真空:佛教術語,指超越一切相對存在的絕對空無。
- 百尺竿頭:比喻極高的境界或程度。
- 普天匝地:形容遍及天地間。
- 大用:佛教術語,指佛法的廣大應用。
- 禪將:指精通禪理的僧人。
- 交鋒:比喻辯論或較量。
- 矍鑠:形容精神飽滿,目光炯炯。
- 含生:佛教術語,指一切有生命的存在。
- 利博:利益廣大。
- 中邊:佛教術語,指事物的中心和邊緣,比喻一切相對的概念。
- 威音:佛教術語,指佛的聲音,具有無上的威力。
- 劫外天:佛教術語,指超越劫難的境界。
- 青蓮:佛教中象徵清淨的蓮花。
- 昇平世界:指和平繁榮的世界。
- 沈烽煙:指戰爭的煙火沉寂,比喻和平。
翻譯
夜深人靜,漏聲悠長,風吹竹葉聲蕭蕭,我坐在蒲團上禪定整夜。古廟中的香爐已無氣息,只見一條如白絲帶般的光線。心性如澄澈的海,波瀾不驚,宛如冰壺中的玉李,清澈透明。凡人被教義所困,不知歸途,七竅被鑿開,混沌死去。雖然至高的道理超越了形象和聲音,但它不離幻有,成就了真空。在極高的境界上再進一步,普天之下都生起了清風。佛法的廣大應用自然寬綽,禪師們辯論時精神飽滿,目光炯炯。喚醒夢中人,遍及一切生命,利益廣大。本無內外和中邊之分,踏破了超越劫難的境界。在污泥深處種下青蓮,和平繁榮的世界中,戰爭的煙火已沉寂。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禪修者在深夜的靜謐中體驗到的精神境界。通過「漏沈沈」、「竹蕭蕭」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運用了豐富的佛教術語和比喻,如「性海澄澄」、「七竅鑿開混沌死」等,表達了禪修者對於心性清淨、超越世俗的追求。最後幾句則展現了禪修者對於和平世界的嚮往,以及在紛擾世界中保持清淨心性的決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禪宗的哲學思想和審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