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吳寅甫韻似吳子善

· 黃玠
浮雲見白日,照映玉色春。 去去重留戀,行行畏參辰。 狼子多野心,蛾眉能妒人。 振袂臨清流,誰與爾同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浮雲見白日:浮雲散去,顯露出白日的光輝。
  • 照映玉色春:陽光照耀下,春天的景色如同玉一般美麗。
  • 去去重留戀:離去之際,心中充滿留戀。
  • 行行畏參辰:每走一步都擔心遭遇不幸。參辰,指星宿,比喻不測之事。
  • 狼子多野心:比喻人心險惡,野心勃勃。
  • 蛾眉能妒人:形容女子美貌,但也可能因此引起他人的嫉妒。
  • 振袂臨清流:揮動衣袖,站在清澈的溪流旁。
  • 誰與爾同塵:誰願意與你共同經歷塵世的紛擾。

翻譯

浮雲散去,白日的光輝顯現,照耀着如玉般美麗的春色。 離去時心中充滿了留戀,每一步都擔心遭遇不測。 人心險惡,野心勃勃,美麗的女子也可能引起他人的嫉妒。 揮動衣袖,站在清澈的溪流旁,有誰願意與我共同經歷這塵世的紛擾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浮雲散去、白日顯現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留戀和對未來的憂慮。詩中運用了比喻和象徵手法,如「狼子多野心」和「蛾眉能妒人」,深刻揭示了人性的複雜和社會的險惡。最後,詩人站在清澈的溪流旁,發出「誰與爾同塵」的感慨,表達了對知音難尋的無奈和對超脫塵世的嚮往。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黃玠

元慶元定海人,字伯成,號弁山小隱。黃震曾孫。幼勵志操,不隨世俗,躬行力踐,以聖賢自期。隱居教授,孝養雙親。晚年樂吳興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