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枕詞

不睡龍,醒復醒,珊瑚圓木搖金鈴。五花寶簟芙蓉屏,銅盤雪粉香淺清。 樓牆銅彈飛霹靂,夜半更奴起辟易。圓木功,無與敵。 吳越封疆平地闢,四世三王安衽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不睡龍:比喻勤奮不懈的人。
  • 珊瑚圓木:指用珊瑚裝飾的圓木枕,這裏特指警枕。
  • 搖金鈴:形容警枕上的裝飾,用以提醒人保持清醒。
  • 五花寶簟:指華麗的五色花紋的席子。
  • 芙蓉屏:指繪有芙蓉花的屏風。
  • 銅盤雪粉:指銅盤中的白色粉末,可能是用來記錄時間的粉末。
  • 香淺清:形容香氣清淡。
  • 樓牆銅彈:指城牆上用於防禦的銅製彈丸。
  • 飛霹靂:形容銅彈發射的聲音。
  • 更奴:指守夜的僕人。
  • 起辟易:指起牀改變位置,這裏指警醒。
  • 圓木功:指使用警枕的功效。
  • 無與敵:無人能比。
  • 吳越封疆:指吳越地區的疆域。
  • 平地闢:指疆域的擴張。
  • 四世三王:指連續四代出了三位君王。
  • 安衽席:指安定的生活。

翻譯

勤奮不懈的人啊,一次次從睡夢中醒來,用那裝飾着珊瑚的圓木警枕,搖動着金鈴提醒自己。華麗的五色花紋席子上,擺放着繪有芙蓉花的屏風,銅盤中的白色粉末散發着淡淡的香氣。城牆上的銅製彈丸如同霹靂般發射,夜半時分,守夜的僕人警醒地起牀改變位置。這警枕的功效,無人能比。吳越的疆域因此得以擴張,連續四代出了三位君王,人民得以安居樂業。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不睡龍」使用警枕的情景,展現了其勤奮不懈的精神。詩中「珊瑚圓木搖金鈴」等句,巧妙地運用了象徵和比喻,將警枕的裝飾與提醒功能相結合,形象生動。後文通過對比「樓牆銅彈飛霹靂」與「更奴起辟易」,突出了警枕的重要作用。結尾處提及「吳越封疆平地闢,四世三王安衽席」,則進一步以歷史事實證明了警枕帶來的積極影響,體現了作者對勤奮精神的推崇。

楊維楨

楊維楨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天台縣尹,累擢江西儒學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