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禱旱彭生黃仲珍家僮也

· 黃玠
旱魃忍爲虐,祠龍拜靈星。 踉蹡作禹步,符攝有依憑。 神官與鬼吏,霍霍見使令。 雷從几上起,雲逐劍口生。 一雨滂若注,多稼勃已興。 自彼元氣神,惠答如響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旱魃(hàn bá):古代傳說中引起旱災的怪物。
  • 祠龍:祭祀龍神,以求雨。
  • 靈星:古代指主管風雨的神星。
  • 踉蹡(liàng qiāng):形容走路不穩的樣子。
  • 禹步:古代巫師、道士在作法時常用的一種步法,相傳爲大禹所創。
  • 符攝:使用符咒控制或召喚。
  • 依憑:依靠,依賴。
  • 神官:古代指掌管祭祀的官員。
  • 鬼吏:古代指陰間的官吏。
  • 霍霍:形容快速閃動的樣子。
  • 使令:命令,指使。
  • 滂若注:形容雨下得很大,像注水一樣。
  • 勃已興:形容莊稼迅速生長。
  • 元氣神:指宇宙間的原始生命力或自然神力。
  • 惠答:指神靈的恩賜和迴應。

翻譯

旱災中的怪物忍心造成災害,人們祭祀龍神,拜求靈星。 彭生踉踉蹌蹌地模仿禹步,使用符咒有所依靠。 神官和鬼吏,快速地接受命令。 雷聲從几案上響起,雲隨着劍尖生成。 一場大雨如注,莊稼迅速生長。 這是宇宙間的原始生命力所賜,迴應如同回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古代人們面對旱災時的求雨儀式和神蹟顯現的場景。通過「旱魃」、「祠龍」、「靈星」等詞語,展現了古代人們對自然災害的恐懼和對神靈的依賴。詩中「踉蹡作禹步」和「符攝有依憑」描繪了巫師或道士作法的情景,而「神官與鬼吏」、「雷從几上起,雲逐劍口生」則生動地表現了神蹟的顯現。最後,「一雨滂若注,多稼勃已興」和「自彼元氣神,惠答如響應」表達了人們對神靈恩賜的感激和對自然力量的敬畏。整首詩語言古樸,意境神祕,反映了古代人們對自然和神靈的複雜情感。

黃玠

元慶元定海人,字伯成,號弁山小隱。黃震曾孫。幼勵志操,不隨世俗,躬行力踐,以聖賢自期。隱居教授,孝養雙親。晚年樂吳興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