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觀魚似謝伯昭伯禮

· 黃玠
嘈嘈冰戛川,濊濊魚在罧。 潛逃欲無所,漁罟來闖闖。 鱗鬐見蹙迫,首尾相藉枕。 猿窮不擇木,鹿死不擇音。 爾魚自有神,胡不遊廣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嘈嘈(cáo cáo):形容聲音雜亂。
  • 冰戛川:冰塊撞擊河川的聲音。
  • 濊濊(huò huò):形容水聲。
  • (shèn):捕魚的竹籠。
  • 漁罟(gǔ):漁網。
  • 闖闖(chuǎng chuǎng):形容漁網張開的動作。
  • 鱗鬐(qí):魚鱗和魚鰭。
  • 蹙迫(cù pò):緊迫,逼迫。
  • 首尾相藉枕:形容魚被捕後,身體扭曲,頭尾相接。
  • 猿窮不擇木:比喻處境困難時,不選擇手段。
  • 鹿死不擇音:比喻在絕境中,不顧一切。
  • 胡不:爲何不。
  • 廣深:廣闊深邃的水域。

翻譯

冰塊撞擊河川,發出嘈雜的聲音,魚兒在捕魚的竹籠中游動,發出濊濊的水聲。它們無處可逃,漁網張開來捕捉。魚鱗和魚鰭顯得緊迫,身體扭曲,頭尾相接。就像猿猴在絕境中不選擇樹木,鹿在死亡前不顧一切。你們這些魚兒自有神靈,爲何不遊向廣闊深邃的水域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冰川上魚兒被捕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魚兒命運的同情和對自由的嚮往。詩中運用了生動的自然景象和動物的比喻,如「嘈嘈冰戛川」和「猿窮不擇木,鹿死不擇音」,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同時,通過提問「爾魚自有神,胡不遊廣深」,反映了作者對生命自由的深刻思考和對自然法則的質疑。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元代詩歌的特色。

黃玠

元慶元定海人,字伯成,號弁山小隱。黃震曾孫。幼勵志操,不隨世俗,躬行力踐,以聖賢自期。隱居教授,孝養雙親。晚年樂吳興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