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小景四幅

· 黃玠
山之凹兮水之匯,沙棱棱兮石礌礌。有美一人兮如彼蘭茝,思之不來兮使我心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āo):凹陷的地方。
  • (huì):聚集,匯合。
  • 棱棱(léng léng):形容沙石的尖銳或形狀。
  • 礌礌(léi léi):形容石頭堆積的樣子。
  • 蘭茝(lán chǎi):蘭花和茝草,常用來比喻高潔的人或事物。
  • (mèi):憂愁,病痛。

翻譯

山中的凹陷之處,是水的匯聚之地,沙石尖銳而堆積。有一位美麗的人兒,如同那高潔的蘭花和茝草,我思念她卻不得相見,使我心中充滿了憂愁和痛苦。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山水小景,通過山水的自然形態映襯出內心的情感。詩中「山之凹兮水之匯」描繪了自然景色的寧靜與和諧,而「沙棱棱兮石礌礌」則增添了一絲荒涼與堅硬。後兩句轉向內心情感的抒發,以「美一人」與「蘭茝」相比,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與追求。然而,「思之不來兮使我心痗」則深刻表達了因思念而生的痛苦和憂愁,形成了強烈的情感對比,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渴望與現實的無奈。

黃玠

元慶元定海人,字伯成,號弁山小隱。黃震曾孫。幼勵志操,不隨世俗,躬行力踐,以聖賢自期。隱居教授,孝養雙親。晚年樂吳興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