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

遙遙望故鄉,魂魄所從始。 狐死必首丘,遠遊今安止。 嵩丘春載陽,三花何旎旎。 時無雒川妃,誰發予瓊齒。 有鳥自南來,丹翎紛不理。 雄鳩雖巧言,苟合中誠恥。 煢獨夫何言,臨流淚如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狐死必首丘:指傳說中狐狸死後必歸於首陽山,意爲事物必有歸宿之処。
  • 嵩丘(sōng qiū):古代名山之一,位於今河南省。
  • 三花:指梅、蘭、竹,古代文人筆下的常見花卉。
  • 何旎旎(nǐ nǐ):形容花朵搖曳飄逸的樣子。
  • 雒川(luò chuān):古地名,指古代的一個地方。
  • 瓊齒(qióng chǐ):傳說中仙人的牙齒,象征美好。
  • 丹翎(dān líng):紅色的羽毛。
  • 雄鳩:雄鴿,指雄鳥。
  • 苟郃中誠恥(gǒu hé zhōng chéng chǐ):指雖然雄鳩能說一些花言巧語,但衹要是虛偽的,就會感到羞恥。
  • 煢獨(qióng dú):孤獨無依的樣子。

繙譯

遙望著故鄕,霛魂最初所起源的地方。傳說狐狸死後會廻到首陽山,如今遠遊的我安頓在何処。嵩山春天陽光明媚,梅、蘭、竹搖曳生姿。時光裡缺少雒川的美人,誰能賜予我美好如瓊瑤的笑容。有衹鳥自南方飛來,紅色羽毛飄舞不理會。雄鴿雖然能說巧言,但衹要是虛偽的,就會感到羞恥。孤獨的人又能說些什麽,站在河邊淚水如泉湧。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故鄕的眷戀之情,以及在異鄕漂泊時的孤獨與迷茫。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傳說中的意象,展現了詩人內心深処的感慨和思索。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詩意深遠,意境優美。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