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楊濮州

虎竹符分寵上才,驪駒歌罷別中臺。 西京共惜淮陽去,東郡誰知伯起來。 千里風塵過孟館,百年懷抱上莊臺。 那堪去住情無限,城闕秋高畫角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濮州(pú zhōu):古地名,今河南省濮陽市。
  • (fú):指符節,古代官員的身份標誌。
  • 驪駒(lí jū):傳說中的一種神馬。
  • 淮陽(huái yáng):地名,今河南省淮陽縣。
  • (bó):古代對封建王族的尊稱。
  • 孟館(mèng guǎn):古代驛站名。
  • 莊臺(zhuāng tái):高臺,莊嚴的臺階。
  • 城闕(chéng què):城門和城樓。

翻譯

送給濮州的楊公 虎符和竹符都分別賜給了有才華的你,驪駒歌唱完了,告別中臺。 西京的人們一起珍惜淮陽的你離去,東郡的誰知道你是伯起來的。 千里風塵飛揚經過孟館,百年來懷抱着上莊臺。 無論是離去還是留下,情感都無法限制,城門城樓在秋高氣爽中吹響悲壯的角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送別楊濮州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楊濮州的讚美和懷念之情。詩中運用了古代官員的身份標誌、神馬、地名等元素,通過對古代文化背景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楊濮州的深厚情感。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展現了古代士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交流。

林大春

明廣東潮陽人,字邦陽,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進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學副使,致高拱私黨於法,爲言官論劾,罷官。有《井丹集》。 ► 6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