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染(rǎn):沾染。
- 樗櫟(chū lì):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樹木,象徵貧賤。
- 鷺鷗(lù ōu):白鷺和海鷗,代指富貴。
- 陶潛(Táo Qián):即陶淵明,東晉時期著名的文學家。
- 張翰(Zhāng Hàn):指張籍和張衡,兩位東晉時期的文學家。
- 蓴(chún):水草。
- 北望(běi wàng):向北望去,指思念故鄉。
翻譯
穿着樸素的衣裳,生怕沾染都城的塵土,只願在江湖間度過一生。雖然無用,卻寧願像樗櫟一樣貧賤,而不願追求功名利祿。我家雖然簡陋,但願與白鷺和海鷗爲鄰。陶淵明避世不是爲了賞菊花,張籍和張衡思念吳地,也不是爲了蓴菜。夜晚月圓時,我常幾次望向北方,心繫國家大事,淚水溼透了巾帕。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範景文對世俗功名的淡漠和對清貧自由的嚮往之情。詩中通過對古代文人陶淵明、張籍、張衡等人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對於追求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和內心平靜的嚮往。詩人以素樸的語言,描繪了自己追求簡單生活、遠離塵世紛擾的願望,展現了一種超脫世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