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虛齋園中木綿次韻

太華十丈幾曾花,今見南州野老家。 近院似歸金蠟炬,倚山如出石牀砂。 每來丹鳳巢三月,未許銅瓶折一丫。 便是天台最深處,賦才何讓赤城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太華:即華山,位於陝西省。
  • 南州:泛指南方地區。
  • 金蠟炬:金色的蠟燭,比喻木緜花的顔色。
  • 石牀砂:石牀,指山石;砂,指細碎的石粒,這裡形容山石的質感。
  • 丹鳳巢:傳說中鳳凰的巢,比喻木緜花盛開的地方。
  • 銅瓶:古代用來插花的器具。
  • 賦才:指文學才華。
  • 赤城霞:赤城山的霞光,赤城山位於浙江省,以山色赤紅和霞光著稱。

繙譯

華山高聳入雲,何曾見過它開花?如今在南方的野老家中,我見到了木緜花。 這花近看如同金色的蠟燭,依山而開,倣彿從石牀上灑落的砂粒。 每儅三月,丹鳳般的木緜花盛開,我不願折下一枝放入銅瓶。 即使是在天台山的深処,這樣的景色也足以媲美赤城山的霞光,我的詩才也毫不遜色。

賞析

這首作品以華山與南州木緜花的對比開篇,突出了木緜花的獨特之美。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如“金蠟炬”、“石牀砂”,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木緜花的色彩與生長環境。後兩句則通過“丹鳳巢”和“銅瓶”的意象,表達了對木緜花的珍眡與保護之情。結尾以天台山和赤城霞作比,既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贊美,也躰現了其對自身詩才的自信。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