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除雜感十首

舉世多知我,何如我自知。 近歌年冉冉,昔詠黍離離。 儒術夫何敢,禪燈亦偶窺。 若雲高與潔,千載欲誰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歲除:除夕,一年的最後一天。
  • 雜感:雜亂的感想。
  • 陳恭尹:明代詩人。
  • 舉世:全世界,指所有人。
  • 自知:自己瞭解自己。
  • 近歌:近來吟詠。
  • 年冉冉:歲月慢慢流逝。
  • 昔詠:過去吟詠。
  • 黍離離:黍子茂盛的樣子,出自《詩經·小雅·黍離》,常用來象徵憂國憂民之情。
  • 儒術:儒家學說。
  • 禪燈:禪宗的燈火,象徵禪宗的智慧。
  • 偶窺:偶然窺見。
  • 高與潔:高尚和純潔。
  • 千載:千年,指長時間。
  • 欲誰欺:想要欺騙誰。

翻譯

世上大多數人都知道我,但不如我自己瞭解自己。近來我吟詠着歲月的流逝,回憶起過去吟詠的黍離離。我哪敢自稱精通儒家學說,只是偶爾窺見禪宗的智慧。如果說我高尚和純潔,那麼千年之後,我想要欺騙誰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自我認知的深刻思考。詩人認爲,儘管世人都對他有所瞭解,但真正瞭解自己的只有自己。詩中通過對比「近歌年冉冉」與「昔詠黍離離」,展現了時間的流逝與對過去的回憶。詩人謙遜地表示自己對儒術和禪宗的理解只是皮毛,不敢自誇。最後,詩人提出了一個哲學問題,即如果他自詡高尚純潔,那麼這種自詡在千載之後又有何意義,暗示了真實與虛僞的辯證關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詩人對自我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