鐃歌

粵海關開海舶過,漁人生計只漁蓑。 從今不用愁飢餒,魚課承恩減已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鐃歌:古代軍中的一種樂器,這裏可能指以鐃歌爲名的詩。
  • 粵海關:指廣東的海關,粵是廣東的簡稱。
  • 海舶:指海上的船隻。
  • 漁人生計:漁民的生活和生計。
  • 漁蓑:漁民穿的蓑衣,用來防雨。
  • 飢餒:飢餓。
  • 魚課:漁業稅。
  • 承恩:受到恩惠。

翻譯

粵海關開放,海上的船隻來來往往,漁民的生活全靠那件漁蓑。 從今以後,他們不用再擔心飢餓,因爲漁業稅已經大大減少,這是皇恩浩蕩。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粵海關開放後,漁民生活的變化。通過「漁人生計只漁蓑」一句,展現了漁民簡樸的生活狀態。後兩句則表達了政策的變化給漁民帶來的實惠,減輕了他們的負擔,體現了皇恩的深厚。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漁民生活的深切關懷和對政策的讚頌。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