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先墓作六首

不辰吾最甚,十二喪慈闈。 對食啼蔥葉,當秋泣線衣。 國憂才隔歲,泉路幸先歸。 賜葬仍同穴,絲綸灼有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不辰:不幸的時候。
  • 慈闈:慈母。
  • 蔥葉:蔥的葉子,這裏可能指簡單的食物。
  • 線衣:縫製的衣服。
  • 國憂:國家的憂患。
  • 泉路:黃泉之路,指死亡。
  • 賜葬:皇帝賜予的葬禮。
  • 同穴:同葬一個墓穴。
  • 絲綸:皇帝的詔書。
  • 灼有輝:光輝照耀。

翻譯

我最爲不幸,十二歲時就失去了慈母。面對簡單的食物我哭泣,對着秋天的衣服我悲傷。國家的憂患纔過去一年,母親卻幸運地先我而去。皇帝賜予的葬禮,我們同葬一個墓穴,皇帝的詔書光輝照耀。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母親早逝的深切哀悼和對國家憂患的感慨。詩中,「不辰吾最甚」直接抒發了詩人的不幸感受,而「十二喪慈闈」則具體說明了不幸的原因。通過「對食啼蔥葉,當秋泣線衣」的描寫,詩人展現了自己在母親去世後的孤獨和悲痛。最後,詩人提到母親的葬禮得到了皇帝的賜予,這不僅是對母親的尊榮,也反映了詩人對母親的深厚感情。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表達了對母親的無盡懷念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