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同諸客泛舟青溪作

捲幔千花暝,回舟一水遙。 芳情瑤瑟怨,別曲鳳笙調。 桂苑通仙閣,蘭房接畫橋。 倚歌待明月,長笛不須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捲幔(juǎn màn):捲起帳幕。
  • (míng):昏暗。
  • 瑤瑟(yáo sè):古代的一種精美瑟,常用來比喻美妙的音樂。
  • 鳳笙(fèng shēng):古代的一種樂器,形狀似鳳,音色優美。
  • 桂苑(guì yuàn):種有桂樹的園林,常用來指代美好的環境。
  • 蘭房(lán fáng):香氣撲鼻的房間,多指女子的閨房。
  • 倚歌(yǐ gē):隨着歌聲。

翻譯

捲起帳幕,千花在昏暗中若隱若現,乘舟回望,水路已遠。 芳香的心情如同瑤瑟的哀怨,別離的曲調如同鳳笙的悠揚。 桂樹環繞的園林通向仙境般的閣樓,香氣四溢的房間與畫橋相連。 隨着明月,我倚歌而立,長笛的聲音無需特意邀請,自然融入這美妙的夜晚。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夏日泛舟青溪的情景,通過「捲幔千花暝」和「回舟一水遙」等句,展現了朦朧而遙遠的美感。詩中「芳情瑤瑟怨,別曲鳳笙調」巧妙地將情感與音樂結合,表達了深沉的離愁別緒。後兩句「桂苑通仙閣,蘭房接畫橋」則進一步以桂苑和蘭房的美景,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意境。結尾「倚歌待明月,長笛不須邀」更是以明月和長笛爲伴,增添了幾分寧靜與悠遠,使整首詩充滿了詩意和遐想。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