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廉齋以張穆之畫冊索題爲作磨癢馬歌贈其象郡之行

鐵橋老筆多生趣,畫馬解作癢磨樹。三足作力一足拳,短鬣蕭蕭首回顧。 蘭筋不動尾絲垂,竹耳雙高目光怒。吁嗟神物宜千里,散放平皋獨何故。 戰士場中不一嘶,瑤池可到誰爲御。雖辭銜勒得天真,未免蹉跎損高步。 古今萬物一馬也,朱公索我爲長句。頓覺風生尺幅間,疏林葉脫天霜露。 海頭一州大如鬥,駿足驂驔豈堪駐。何不負圖自出聖人前,何不籋雲直上高天路。 世間豈無伯樂與王良,爲君歌此畫馬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鐵橋:指張穆之,明代畫家,善畫馬。
  • 老筆:指經驗豐富、技藝高超的畫筆。
  • 生趣:生動有趣。
  • 解作:理解並描繪。
  • 癢磨樹:馬在樹幹上蹭癢的動作。
  • 三足作力一足拳:形容馬站立的姿態,三隻腳着地,一隻腳彎曲。
  • 短鬣:短的馬鬃。
  • 蕭蕭:形容風吹動馬鬃的聲音。
  • 首回顧:回頭看。
  • 蘭筋:指馬的筋骨,此處形容馬筋骨不顯露。
  • 尾絲垂:馬尾下垂。
  • 竹耳:形容馬耳朵形狀像竹葉。
  • 目光怒:眼神中帶有怒氣。
  • 吁嗟:嘆息聲。
  • 神物:指這匹馬。
  • 宜千里:適合奔跑千里。
  • 散放平皋:放養在平坦的草地上。
  • 獨何故:爲何如此。
  • 戰士場中不一嘶:在戰場中不發出嘶鳴。
  • 瑤池:神話中的仙境。
  • 可到誰爲御:誰能駕馭它到達那裏。
  • 雖辭銜勒:雖然擺脫了馬嚼子和繮繩。
  • 得天真:獲得了自由。
  • 未免蹉跎損高步:不免浪費了它的奔跑能力。
  • 一馬也:指萬物皆可比喻爲一匹馬。
  • 朱公:指朱廉齋。
  • 索我:請求我。
  • 長句:長詩。
  • 頓覺風生尺幅間:立刻感覺到畫中彷彿有風吹動。
  • 疏林葉脫天霜露:稀疏的樹林中,樹葉因霜露而脫落。
  • 海頭一州大如鬥:形容地方小。
  • 駿足驂驔:駿馬的蹄子。
  • 豈堪駐:怎能停留。
  • 何不負圖自出聖人前:爲何不自己展現才能於聖人之前。
  • 何不籋雲直上高天路:爲何不騰雲直上高空。
  • 伯樂:古代著名的相馬人。
  • 王良:古代著名的駕車人。
  • 爲君歌此畫馬章:爲你唱這首關於畫馬的詩。

翻譯

鐵橋老畫家的筆下充滿了生動趣味,他畫的馬懂得在樹幹上蹭癢。三隻腳用力站立,一隻腳彎曲,短馬鬃隨風蕭蕭,馬首回望。馬的筋骨不顯露,尾巴下垂,耳朵像竹葉,眼神中帶有怒氣。哎呀,這神馬本應奔跑千里,爲何放養在平坦的草地上?在戰場中它不發出嘶鳴,誰能駕馭它到達仙境瑤池?雖然它擺脫了馬嚼子和繮繩,獲得了自由,但不免浪費了它的奔跑能力。古今萬物皆可比喻爲一匹馬,朱公請求我爲此作一首長詩。我立刻感覺到畫中彷彿有風吹動,稀疏的樹林中,樹葉因霜露而脫落。海邊的這個地方小如鬥,駿馬的蹄子怎能停留?爲何不自己展現才能於聖人之前,爲何不騰雲直上高空?世間難道沒有伯樂和王良這樣的專家嗎?爲你唱這首關於畫馬的詩。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張穆之畫馬的讚美,展現了畫中馬的生動形象和潛在的力量。詩中,「鐵橋老筆多生趣」一句即點明瞭畫家的技藝非凡,而「畫馬解作癢磨樹」則生動描繪了馬的自然習性。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對馬的自由與潛力的探討,隱喻了人才的埋沒與自我展現的重要性,表達了對自由與才華的嚮往,以及對社會中人才識別與利用的思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是對畫作的讚美,也是對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