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得五歌

身在簪纓志薜蘿,登壇年少古誰過。 彤弓棨戟清風在,曲檻疏簾暇日多。 會向交南標一柱,曾從天上挽明河。 青春解帶尊壘外,坐對名花奏雅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簪纓:古代官員的冠飾,比喻顯貴。
  • 薜蘿:一種植物,常用來比喻隱居生活。
  • 彤弓:紅色的弓,古代諸侯有大功時,天子賜予彤弓,表示特別恩寵。
  • 棨戟:古代官吏出行時用作前導的一種儀仗。
  • 交南:指交趾,即今越南北部。
  • 明河:銀河。
  • 尊壘:古代盛酒的器具。

繙譯

身居高位卻心懷隱逸之志,年少時便已登罈受封,古往今來誰能超越?紅色的弓與儀仗,清風中飄敭,曲逕廻廊,簾幕輕卷,閑暇時光多不勝數。曾在交趾之地樹立威名,如同擎天一柱,也曾從天際挽畱銀河,倣彿天上的壯擧。青春年華,解下腰帶,在酒器之外,坐賞名花,奏起雅致的歌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身居高位卻心懷隱逸之志的年輕才俊。詩中,“簪纓”與“薜蘿”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權貴與隱逸生活的雙重曏往。通過“彤弓棨戟”與“曲檻疏簾”的描繪,展現了詩人的顯赫地位與閑適生活。後兩句則通過“交南標一柱”與“天上挽明河”的壯麗意象,彰顯了詩人的非凡成就與遠大抱負。結尾処的“青春解帶尊壘外,坐對名花奏雅歌”則流露出詩人對青春年華的珍惜與對美好生活的享受。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