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鄂山將歸四明維舟珠江同過石公精舍因次前韻送之二首

瓣香聊爲寄湖濱,孺子生芻未易陳。 事往漸憂青史誤,心存空有白頭新。 飛從天上宜千仞,老向塵中又一春。 異日相逢論故舊,笠邊須作下車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瓣香:比喻虔誠的敬意或心願。
  • 孺子生芻:指幼小的孩子和新鮮的草,比喻純潔無瑕。
  • 青史:古代用來記載歷史的青銅器或竹簡,後指歷史記載。
  • 白頭新:指年老而心志不衰。
  • 千仞:形容極高。
  • 塵中:塵世之中。
  • 異日:將來,日後。
  • 故舊:老朋友,舊交。
  • 笠邊:指戴笠的邊緣,比喻隱居或不顯露身份的狀態。

繙譯

虔誠的心願寄托於湖濱,幼小的孩子和新鮮的草難以陳述。 往事已逝,漸漸憂慮歷史的誤記,心中唯有白發新添。 飛翔於天上,宜高千仞,老來又是一春,身処塵世。 將來若能相逢談論舊友,我願在隱居的邊緣,成爲那個下車迎接的人。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告別和對往事的廻憶。詩中,“瓣香”和“孺子生芻”寓意著詩人對友人的純潔情感和美好祝願。通過“青史誤”和“白頭新”,詩人表達了對歷史變遷和個人老去的感慨。末句“異日相逢論故舊,笠邊須作下車人”則展現了詩人對未來重逢的期待和深厚的友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人生的深刻感悟。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