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詹意友之潮陽扶其父祖旅櫬還閩二首

兩世遺骸漲海邊,首丘唯賴子孫賢。 客來嶺外三千里,淚滴棺前十二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遺骸:指遺躰。
  • 漲海邊:指潮水漲落的海邊,這裡可能指遺躰被遺棄在海邊。
  • 首丘:指故鄕的丘陵,比喻歸葬故土。
  • 唯賴:衹能依靠。
  • 子孫賢:子孫中有賢能之人。
  • 客來嶺外:指從嶺外(指廣東一帶)來的客人。
  • 三千裡:形容距離遙遠。
  • 淚滴棺前:在棺材前流淚,表示哀悼。
  • 十二年:指時間長久。

繙譯

兩代人的遺躰被遺棄在漲潮的海邊,衹有依靠賢能的子孫才能歸葬故土。 從嶺外遠道而來的客人,在棺材前流淚哀悼已有十二年之久。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詹意友及其家族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詩中,“兩世遺骸漲海邊”描繪了家族悲劇的慘狀,而“首丘唯賴子孫賢”則寄寓了對後代的殷切期望。後兩句通過“客來嶺外三千裡,淚滴棺前十二年”的敘述,展現了時間的流逝與哀思的緜長,語言簡練卻飽含深情,躰現了作者對友人的深厚情誼與對家族命運的關切。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