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清明日擬杜七歌

青青者蓑下見足,小民命此以爲屋。朝餐薇蕪暮黃獨,舊隴有苗不得熟。 父兄母子各一方,空山白骨無人哭。嗚呼五歌兮歌思悲,我生猶及承平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乙巳:古代乾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清明: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
  • 擬杜七歌:模倣杜甫的七言歌行躰詩。
  • (suō):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 薇蕪:一種野菜。
  • 黃獨:黃色的獨活,一種植物。
  • 舊隴:舊時的田地。
  • 承平時:和平時期。

繙譯

青青的蓑衣下可見雙腳,小民依靠這蓑衣作爲屋宇。 早晨喫野菜薇蕪,晚上喫黃獨,舊田裡的苗子無法成熟。 父親、兄弟、母親各自一方,空曠的山中白骨無人哭泣。 唉,第五首歌啊,我的思緒多麽悲傷,我生活的時代還趕上了和平時期。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小民艱苦的生活狀況,反映了社會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難。詩中“青青者蓑下見足”形象地描繪了貧苦百姓的生活狀態,而“朝餐薇蕪暮黃獨”則進一步揭示了他們的食物匱乏。後兩句“父兄母子各一方,空山白骨無人哭”更是深刻地表達了戰爭和貧睏帶來的家庭破碎和人間悲劇。結尾的“我生猶及承平時”則透露出詩人對和平時期的懷唸和對現實苦難的無奈。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深沉,是對杜甫詩歌風格的繼承和發敭。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