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無休還會稽兼寄陸惠迪子佔兄弟

嚴城風物倍蕭森,斜日河橋去客心。 三策漫勞趨闕獻,五噫還爲出關吟。 薴蘿黛色歸裝入,茹霅煙波倚棹尋。 且欲從君稱二陸,雲間髣髴似山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嚴城:指戒備森嚴的城池。
  • 風物:風光景物。
  • 蕭森:蕭瑟淒涼的樣子。
  • 斜日:夕陽。
  • 河橋:河上的橋梁。
  • 去客:離去的旅客。
  • 三策:指三項計策或建議。
  • 漫勞:徒勞,白費。
  • 趨闕:奔赴朝廷。
  • 五噫:《五噫歌》的簡稱,東漢梁鴻所作,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不滿。
  • 出關:離開關隘,指離開國都。
  • 苧蘿:山名,在今浙江諸暨市南,相傳西施爲此山鬻薪者之女。
  • 黛色:青黑色,常用來形容山色或水色。
  • 歸裝:廻家的行李。
  • 茹霅:水名,即霅谿,在今浙江湖州市。
  • 倚櫂:靠在船槳上,形容悠閑自在。
  • 雲間:指陸惠迪、子佔兄弟的故鄕,即今上海松江區。
  • 髣髴:倣彿,好像。
  • 山隂:今浙江紹興市。

繙譯

嚴密的城池中風物顯得格外淒涼,夕陽斜照在河橋上,離去的旅客心情沉重。 雖然提出了三項計策,但徒勞無功,奔赴朝廷獻策;而《五噫歌》則是在離開國都時吟唱的。 帶著苧蘿山的青黑山色,裝入廻家的行李;在茹霅谿的菸波中,悠閑地尋覔著。 暫且想要跟隨你,稱頌陸惠迪、子佔兄弟,他們的故鄕雲間倣彿就像是山隂。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離別的場景,通過“嚴城”、“斜日”等意象渲染了淒涼的氛圍,表達了離別時的沉重心情。詩中“三策漫勞趨闕獻,五噫還爲出關吟”反映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的追求。後兩句則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寄托了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和對故鄕的懷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複襍的情感。

陳子升

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字喬生。陳子壯弟。明諸生。南明永曆時任兵科右給事中,廣東陷落後,流亡山澤間。工詩善琴。有《中洲草堂遺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