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洛行

· 熊鉌
我生海南萬山間,出門岡隴相迴環。 平田更無十里闊,何處知有天地寬。 男兒墮地六合志,抱此一寸常悁悁。 早年曾作天府客,長歌東出穆陵關。 關頭仰天坐嘆息,百年事業如彈丸。 乾坤只限衣带水,何繇萬里窺中原。 只今文軌一朝混,地不改辟時易然。 斯須洛京見嵩華,咫尺孔林登泰山。 聖賢往迹正在此,譬若木水有本原。 北方學道古所貴,當年楚産皆其偏。 從來一氣有旺歇,况及人事多移遷。 程門立雪道南後,幸此一脈猶綿延。 武夷考亭今洙泗,文公之學行八埏。 當時亦號小洛陽,游胡劉蔡居相聯。 風流不減程邵馬,至今故老人能言。 起來高目視八荒,斯文一縷千鈞懸。 人心不啻溺焚急,茫茫大柄伊誰顓。 但得人讀周孔書,不患古道今無傳。 圖書龍馬事闊遠,滎河溫洛仍當年。 疇分三三卦八八,舉目法象非虛玄。 大哉伊亳一德書,此極翼翼甸幅員。 太平六典深識此,下方餘意公惓惓。 不惟周官列三百,更將儀禮陳三千。 成周致治絕千古,空餘軌則留殘編。 尼山已嘆鳳不至,祇有夢寐相周旋。 從茲架漏過千載,何時赤子當息肩。 漢初自是有餘責,仁義經制皆蕝綿。 董公年老賈生少,至今秦法常襲沿。 婁敬一言豈通論,長雄氣習爭相挻。 絕愛東都一代治,猶是三代氣象存。 泱泱思樂鼓鐘地,冠带幾萬圜橋門。 尊師重傅古亦少,一變至道夫何難。 惜哉桓榮無此學,西方現出金光仙。 馬來牛去事甚淺,自此正氣常腥膻。 秣陵青山那得似,獨有此地餘衣冠。 王通元經莫輕議,太和文治誠班班。 一時禮樂盛興學,千閭萬井皆均田。 殷周而下此一治,王蘇諸老重討論。 却恨晉陽好昌運,大綱不正他何觀。 此幾一失又幾載,高天厚地銜深冤。 雖然正氣當有合,古今良會應非慳。 書生杜門三十載,邂逅三生一日緣。 願言挾冊拜曲阜,更欲促駕窺澗瀍。 河南夫子倡道地,似聞荒草凝凄煙。 聖賢事事在耳目,依然昔日佳山川。 文公之道會當北,古今此理常往還。 昭代表章自此始,九州四海須同文。 大道久分要統一,皇極一建趨蕩平。 老癃扶杖何日見,深衷寓此觀洛篇。 堯夫卜宅太平日,有道經世常一元。 揚帆東南必滄海,振屐西北須崑崙。 魯侯僖伯我有望,殘山剩水難爲妍。
拼音

熊鉌

宋建寧建陽人,字去非。初名鑠,字位辛。號勿軒,一號退齋。度宗鹹淳十年進士。授汀州司戶參軍。入元不仕。幼志於濂、洛之學,從朱熹門人輔廣遊,後歸武夷山,築鰲峯書堂,子弟甚衆。有《三禮考異》、《春秋論考》、《勿軒集》等。 ► 1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