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 · 召南 · 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維參與昴。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寔命不猶。
拼音

所属合集

#詩經全集

譯文

小小星辰光朦朧,三個五個閃天東。天還未亮就出征,從早到晚都爲公。彼此命運真不同。 小小星辰光幽幽,原來那是參和昴。天還未亮就出征,拋撇香衾與暖裯。命不如人莫怨尤。

注釋

嘒(huì):微光閃爍。 三五:一說參三星,昴五星,指參昴。一說舉天上星的數。 肅肅:疾行的樣子。 宵:指下文夙夜,天未亮以前。 征:行。 夙(sù):早。 寔:「實」的異體字。是,此。或謂即「是」。 維:是也。 參(shēn):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昴(mǎo):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昴星。 抱:古「拋」字。 衾(qīn):被子。 裯(chóu):被單。 猶:若、如、同。

《國風·召南·小星》是西周現實主義詩集《詩經》裏的一首。爲先秦時代的民歌,體現了當時社會環境下的役夫之悲。

賞析

《毛詩序》云:「《小星》,惠及下也。夫人無妬忌之行,惠及賤妾,進御於君,知其命有貴賤,能盡其心矣。」韓詩説與毛異,《韓詩外傳》卷一引「曾子仕於莒」以説詩,謂「家貧親老,不擇官而仕」,引詩曰:「夙夜在公,實命不同。」《容齋隨筆》以爲此詩是「詠使者遠適,夙夜征行,不敢慢君命」之意,用韓説也。《白帖》引「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入「奉使類」。姚際恆《詩經通論》云:「章俊卿以爲『小臣行役之作』,是也。」並駁毛傳鄭箋,以爲詩中情景,於毛傳不類者三,於鄭箋不通者三。魏源《詩古微·召南答問·小星》總結各家,更加詳説。鄭箋孔疏附會毛傳者非,不如申韓各家之説。 申韓各家中引詩《北山》:「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或息偃在牀,或不已於行。」解釋《小星》之「寔命不同」,更合詩義。但謂「抱衾與裯」一句,指行人所攜之「襆被」,或役夫所攜之「行帳」,則似是而實非。他們注意了句中「衾裯」兩字,在「衾裯」兩字上做文章,不知道「抱」即古「拋」字。錢大昕《聲類》:「抱,古拋字。《史記·三代世表》:『抱之山中,山者養之。』《集解》:『抱音普茅反』。」(詳見《聲類疏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詩言「抱衾與裯」者,説征人役夫「肅肅宵征」,拋卻室家之樂,夫妻之愛也。唐人李商隱詩云:「爲有云屏無限嬌,風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得金龜婿,孤負香衾事早朝」。説李詩是從《齊風·雞鳴》「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蛻化而來,可。説李詩從《小星》「抱衾與裯,寔命不猶」發展而來,亦可。因居者言之,則妻子怨早朝之孤負香衾;因行者言之,則自傷其「拋卻衾裯」也。 第一章之前兩句云:「嚖彼小星,三五在東。」姚際恆所謂:「山川原隰之間,仰頭見星,東西曆歷可指,所謂戴星而行也。」 征人奔走,爲趕行程,凌晨上道。忽見小星,三五在天,睡眼惺忪,初亦不知其星何名也。言在東者,東字與公、同趁韻,不必定指東方。第二章云:「嚖彼小星,維參與昴。」征人睡夢才醒,故初見晨星,不知何名。繼而察以時日,然後知其爲參星與柳星。第一章只言小星,三五在東,不言星名;第二章既説小星,又説乃參乃柳,這就是詩分章次的道理。詩雖寫景,而情亦隱見其中。 詩之每章後三句主要言情者,第一章云:「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夙夜」舊釋「早夜」,「日未出,夜未盡,曰早夜」。夙夜或早夜都不是兩字平列,而是上字形容下字的偏正結構。征人天不明即行,可見其不暇啓處,忙於王事。《北山》詩云:「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或息偃在牀,或不已於行;或不知叫號,或慘慘劬勞;或棲遲偃仰,或王事鞅掌;……」可見同爲「王臣」,同爲「職司」,工作並不相等,遭遇並不相同。第二章後三句云:「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寔命不猶。」改第一章的「夙夜在公」爲「抱衾與裯」。又改「同」爲「猶」。改「同」爲「猶」者換字叶韻。改言「抱衾與裯」者,則由於上章之「夙夜在公」,凌晨上道,棄室家之好,「拋衾與裯」也。「夙夜在公」是「拋衾與裯」之因,「拋衾與裯」是「夙夜在公」之果。文心極細,章序分明。征人之「不已於行」,較之「息偃在牀」者,是「寔命不猶」。寫役夫之悲,真是詞情幷茂。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嘒(huì):形容星星閃爍的樣子。
  • 肅肅:疾行的樣子。
  • 宵征:夜間出行。
  • 寔(shí):同「是」。此,這。
  • 參(shēn):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 昴(mǎo):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 衾(qīn):被子。
  • 裯(chóu):單層的被子。

翻譯

小小星星閃微光,三三五五在東方。急急匆匆趕夜路,早晚都爲公事忙。唉,命運不一樣。 小小星星閃微光,參星昴星掛天上。急急匆匆趕夜路,抱着被子和牀帳。唉,命運不如人。

賞析

這首詩主要描寫了一位位卑職微的小吏,爲了公事在夜間奔波。詩中通過對小星閃爍的描寫,以及小吏「肅肅宵征」的忙碌狀態,反映出他們生活的艱辛和無奈。「夙夜在公」體現了他們對職責的堅守,但「寔命不同」「寔命不猶」又透露出對命運的感慨和嘆息。全篇以景襯情,在質樸的語言中蘊含着一種淡淡的憂傷和深沉的思索。

無名氏

周朝佚名作者的統稱。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