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篇

美女妖且閒,採桑歧路間。 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 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 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還。 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 借問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 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顏? 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 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 衆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 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
拼音

所属合集

#樂府詩集

譯文

那個容貌美麗性格文靜的姑娘,正在鄉間岔路口忙着採桑。 桑樹的枝條柔柔的垂擺,採下的桑葉翩翩飄落。 挽起的衣袖可見她的手,潔白的手腕上戴着金色的手鐲。 頭上插着雀形的金釵,腰上佩戴着翠綠色的玉石。 身上的明珠閃閃發光,珊瑚和寶珠點綴其間。 絲羅衣襟在春風裏飄舞,輕薄的裙紗隨風旋轉。 她那回首顧盼留下迷人的光彩,吹口哨時流出的氣息彷彿蘭花的芳香。 趕路的人停下車駕不肯走開,休息的人們傻看時忘記了用餐。 有人打聽這個姑娘家住哪裏,她的家就住在城的正南門。 青漆的樓閣緊臨大路,高大的宅門用的是兩道門栓。 姑娘的容光像早晨的太陽,誰不愛慕她動人的容顏? 媒人幹什麼去了呢?爲什麼不及時送來聘禮,訂下婚約。 姑娘偏偏愛慕品德高尚的人,尋求一個賢德的丈夫實在很困難。 衆人徒勞地議論紛紛,怎知道她看中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青春年華在閨房裏流逝,半夜裏傳來她一聲聲的長嘆。

注釋

本篇是《雜曲歌·齊瑟行》歌辭,以美女“盛年處房室”比喻自己雖有才具,而無可施展。 妖:妖嬈。 閒:同“嫺”,舉止優雅。 歧路:從大路上分出來的小路;岔路。 柔條:垂柳的枝條。 冉冉:動貌。 翩翩:飄動的樣子。 攘袖:捋起袖子。 素手:潔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 皓腕:潔白的手腕。 約:纏束。 金環:金制的環。 金爵釵:雀形的金釵。“爵”,同“雀”。 琅玕(láng gān):形狀像珠子的美玉或石頭。 玉體:指美女的身體。 木難:碧色珠,傳說是金翅鳥沫所成。 羅衣:輕軟絲織品製成的衣服。 還:轉。 嘯:蹙口出聲,今指吹口哨。 城南端:城的正南門。 青樓:塗飾青漆的樓,指顯貴之家。 重關:兩道閉門的橫木。 希令顏:慕其美貌。 媒氏:說合婚姻的人。 玉帛:指珪璋和束帛,古代用來定婚行聘。 佳人:美女。 嗷嗷(áo):形容衆聲喧雜。 中夜:半夜。

《美女篇》是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家曹植所創作的樂府詩。這首詩語言華麗、精煉,描寫細緻、生動,塑造了一個美麗而又嫺靜的姑娘,寫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此詩以絕代美人比喻有理想有抱負的志士,以美女不嫁,比喻志士的懷才不遇。含蓄委婉,意味深長。

賞析

“美女妖且閒,採桑歧路間。”這是交代人物、地點。人物是一個美麗姑娘,她的容貌豔麗,性格嫺靜。地點是“歧路間”,即岔路口,她在採桑。“歧路間”是來往行人較多的地方,這就爲下文“行徒”、“休者”的傾倒預作鋪墊。“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緊接“採桑”,寫柔嫩的桑枝輕輕搖動,採下的桑葉翩翩飄落。這裏明是寫桑樹,暗是寫美女採桑的優美動作。景物的描寫對錶現人物起了烘托作用。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休,珊瑚間木難。羅衣何飄颻,輕裾隨風還。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主要寫美人的服飾,也寫到神情。“攘袖”二句,上承“柔條”二句,美女採桑必然挽袖。挽袖方能見到潔白的手。爲了採桑,素手必須高舉,這樣又可見到帶着金手鐲的潔白而光澤的手腕。用詞精當,次第井然。因爲是採桑,所以先寫美女的手和腕,然後寫到頭和腰,頭上插着雀形的金釵,腰上掛着翠綠色的玉石。身上佩着明珠,還點綴着碧色寶珠和紅色的珊瑚。以上幾句寫美女身上的裝飾品,多爲靜態的描寫。“羅衣”二句,寫美女輕薄的絲羅上衣,衣襟隨風飄動,是動態的描寫。動靜結合描寫美女的服飾,寫出美女婀娜的身姿和輕盈的步態。形象十分鮮明。“顧盼”二句,以精妙的字句,勾勒美女神情。美女的一顧一盼都給人留下迷人的光彩,長嘯時呼出的氣息,芬芳如幽蘭。使人感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能不爲之傾倒嗎?所以,“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行路的人見到美女停車不走了,休息的人見到美女忘了吃飯,從側面描寫美女的美貌。應該指出,曹植的這段描寫,顯然受了漢樂府《陌上桑》的影響。《陌上桑》描寫羅敷的美貌是這樣寫的:“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爲籠系,桂枝爲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爲下裙,紫綺爲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綃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怨,但坐觀羅敷。”這是描寫羅敷的美麗,並不直接描寫她的容貌,而是描寫她用的器物(“籠系”“籠鉤”)和穿戴的服飾(“倭墮髻”“明月珠”“下裙”“上襦”)之美及“行者”“少年”“耕者”“鋤者”四種人見到羅敷以後的反應,從正面和側面來烘托羅敷的美麗。這些描寫與《美女篇》的描寫對比起來,二者在內容上雖然基本相同,但是寫法卻不盡相同,表現了曹植詩的一些變化和發展。 “借問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交代美女的住處,點明她的高貴門第。美女住在城南大路附近的高樓裏。“青樓”“高門”“重關”,說明她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兒,而是大家閨秀。“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顏?”美女的容光如同早晨的陽光,誰不愛慕她的美貌呢?上句寫美女容貌之美,可與前半首合觀;下句說無人不爲之傾倒,引起下文。這裏寫美女高貴的門第和美麗的容顏,是隱喻詩人自己的身份和才能。有才能而沒有施展的機會,所爲他不能不慨嘆英雄無用武之地。 “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衆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媒人都幹什麼去了呢?爲什麼不及時送來聘禮,訂下婚約呢?詩人對媒人的責怪,反映了自己內心的不平。媒人不來行聘,這是客觀上的原因。而美女愛慕的是品德高尚的人,要想尋求一個賢德的丈夫實在很困難。這是美女主觀上的原因。這是比喻志士有理想,但難於實現。美女的理想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可而吵吵嚷嚷,議論紛紛,他們哪裏知道她看得上的是怎樣的人。這是比喻一般人不瞭解志士的理想。“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美女正當青春盛年,而獨居閨中,憂愁怨恨,深夜不眠,發出長長的嘆息。這是比喻志士懷才不遇的苦悶。 這首詩通篇用比,比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傳統手法,《詩經》、《楚辭》多用之。《美女篇》以絕代美人比喻有理想有抱負的志士,以美女不嫁,比喻志士的懷才不遇。含蓄委婉,意味深長。其實美女所喻之志士就是曹植自己。
曹植

曹植

曹植,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爲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爲“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 163篇诗文

曹植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