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 · 楊柳枝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裏,盡日無人屬阿誰。
拼音

譯文

春風吹拂柳枝隨風起舞,綻出嫩芽一片嫩黃比絲柔軟。 永豐坊西角的荒園裏,整日都沒有人,這柳枝屬於誰?

注釋

萬萬枝:一作「萬萬枝」。 永豐:永豐坊,唐代東都洛陽坊名。 阿(ā)誰:疑問代詞,猶言誰、何人。

這首寫景寓意詩,前兩句寫景,極寫柳樹的美態,詩人所抓的着眼點是柳條,寫出了動態、形態和色澤顯出它的材質之美。後兩句寫的是詩人對柳樹遭遇及自己的評價,因爲柳樹所生之地不得其位,而不能得到人的欣賞,寓意懷才不遇而鳴不平,含蓄地抨擊了當時的人才選拔機制和相關政府官員。

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柳的風姿可愛,後兩句抒發感慨,是一首詠物言志的七絶。 詩中寫的是春日的垂柳。最能表現垂柳特色的,是它的枝條,此詩亦即於此著筆。首句寫枝條之盛,舞姿之美。「春風萬萬枝」,是説春風吹拂,千絲萬縷的柳枝,隨風起舞。一樹而萬萬枝,可見柳之繁茂。次句極寫柳枝之秀色奪目,柔嫩多姿。春風和煦,柳枝綻出細葉嫩芽,望去一片嫩黃;細長的柳枝,隨風飄蕩,比絲縷還要柔軟。「金色」、「絲」,比譬形象,寫盡早春新柳又嫩又軟之嬌態。此句上承春風,寫的仍是風中情景,風中之柳,纔更能顯出枝條之軟。句中疊用兩箇「於」字,接連比況,更加突出了「軟」和「嫩」,而且使節奏輕快流動,與詩中欣喜贊美之情非常協調。這兩句把垂柳之生機橫溢,秀色照人,輕盈裊娜,寫得極生動。《唐宋詩醇》稱此詩「風致翩翩」,确是中肯之論。 這樣美好的一株垂柳,照理應當受到人們的贊賞,爲人珍愛;但詩人筆鋒一轉,寫的卻是它荒凉冷落的處境。詩於第三句纔交代垂柳生長之地,有意給人以突兀之感,在詩意轉折處加重特寫,強調垂柳之不得其地。「西角」爲背陽陰寒之地,「荒園」爲無人所到之處,生長在這樣的場所,垂柳再好,無人來一顧,衹好終日寂寞了。反過來説,那些不如此柳的,因爲生得其地,卻備受稱贊,爲人愛惜。詩人對垂柳表達了深深的惋惜。這裏的孤寂落寞,同前兩句所寫的動人風姿,正好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對比越是鮮明,越是突出了感嘆的強烈。 這首詠物詩,抒發了對永豐柳的痛惜之情,實際上就是對當時政治腐敗、人才埋沒的感慨。白樂天生活的時期,由於朋黨鬬爭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擠。詩人自己,也爲避朋黨傾軋,自請外放,長期遠離京城。此詩所寫,亦當含有詩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內。 此詩將詠物和寓意鎔在一起,不著一絲痕迹。全詩明白曉暢,有如民歌,加以描寫生動傳神,當時就「遍流京都」。後來蘇東坡寫《洞仙歌》詞詠柳,有「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誰見金絲弄晴晝」之句,檃栝此詩,讀來仍然令人有無限低回之感,足見其藝術力量感人至深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永豐:永豐坊,在唐東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

繙譯

春風吹拂著一樹的柳枝,有千萬條之多,柳枝的柔嫩比金色還要淺,比絲還要柔軟。在永豐坊西角的荒園裡,一整天都沒有人來關注,它又屬於誰呢。

賞析

這首詩前兩句寫柳的風姿可愛,後兩句抒發感慨。其寫柳之婀娜輕盈,筆觸細膩,語言生動。後兩句則借荒園無人問津的柳,暗喻人才被埋沒,躰現出一種淡淡的憂傷和惋惜之情。以景寓情,意境深邃。全詩簡短而富有韻味,給人畱下深刻的印象。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